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发布 2020-03-17 14:45:28 阅读 1123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编写的特点:

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学与教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如有的学生能力用乘法口诀直接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借助竖式计算出商,都应受到尊重。

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4、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指导。

同时注重考察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

教学课时数:4课时。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 搭帐篷。

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

二、 小组合作**新知。

出示课件:同学们秋游。

看着这美丽的**你想说些什么呢?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能列算式计算吗?

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

22÷4=( 人)……条)

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

小组讨论,推想竖式。

教师归纳: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

分别说出表示什么意思?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

学生列算式并计算。

、学生讨论。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

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 或9吗?为什么?

小组汇报: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教师讲解。

1)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

2)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

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为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四、 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

、 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

、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 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

2)5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

、 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

五、 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不理解,因而在单位名称上很是糊涂,做起题来有困难。

学生比较会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速度较快,但仍然是数位对不齐。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由于传统的“小九九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

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的乘法口诀。

学与教建议:

1、 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5、评价方式要多样。

教学课时数:5课时。

二、看杂技。

——表内乘法(一)

信息窗1——**自行车表演。

教学目标:1、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 )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

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活动二: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

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 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 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1、由于刚开始接触乘法,有个别好同学能够背下口诀,但是对乘法的意义不理解,因而学起来有难度。

2、讲解的过程一定要放慢速度,多做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1 课题 统一测量工具。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 做一做 学习目标 会用同一种物体作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 小黑板 铅笔。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统一测量工具。师板书课题 二 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用同一种物体作标准测量物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学期。学校。学科。班级。教师姓名。课时进度计划。每周授课课时,全学期授课以周计算,共计课时年月日。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施教措施及目标。培优辅困记载。培优辅困记载。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秋天。清晨起来,只见外面到处都是落叶,把通往学校的小路盖得严严实实,似乎下了一场树叶雨。我一出门,几片落叶便飘到我的头上。一股凉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冷颤,这落叶,这凉风,都仿佛向人们宣告 秋天到来了!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那样有生机,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处处充满生机,却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