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月、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月、日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和乐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难点:发现并学会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课件,2024年到2024年的年历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出新知。
1、欣赏**。
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好吗?会的同学可以跟到一起唱。(****《生日歌》,师生共同欣赏)
2、提问激趣。
、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年、月、日)
、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
评析:欣赏熟悉的歌曲,说说自己的生日,即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情感,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设疑揭题。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个同学们的年龄和过的生日的个数是一样。但是有个同学却说:(****)“哈哈,我今年12岁了,可是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与回答指出:这节课一起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相信学完之后就会更加明白。
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巧妙引用“过生日”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的积极状态。]
二、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年历表。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表(年历表为2024年至2024年各年的,每一小组是不同年份的一张),教师介绍年历表:
醒目的大字,表示的是这张年历的年份。
年份下面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这一年中的每一个月。
每个月中,记载着这一个月的每一天。
想想做做:1、我们小组观察的是年份是年。
2、这一年有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天,这样的月有月,共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天,这样的月有月,共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天,这样的月有月,共___个月。
2、观察年历表。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合作,认真观察年历表,然后完成年历表下面的的“想想做做”。
评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的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交流整理新知。
1、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并选取分别代表平年、闰年的小组在实物操作台中展示观察结果。
2、整理板书。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结果,并板书。
评析: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认知体系的构建,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
3、区分大小月。
、(结合板书)看着我们的观察结果,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人们通常把31天的月叫大月,把30天的月叫小月,把2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2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教师接着上述板书在对应位置板书出:
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学生在年历表中找出“儿童节”,用铅笔把它圈起来,并说说“儿童节”所在的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学生在年历表中找出各自的生日,用铅笔圈起来,并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小月。
评析: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新的知识点的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和生日的查找,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年历表中有着丰富的数学。]
4、判断平闰年。
、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年有平年和闰年,怎么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当有学生回答出“根据2月份的天数,如果2月份是28天,这一年就是平年。2月份是29天,这一年就是闰年”时,教师继续问:
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年历表,不知道2月份的天数,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课本82页,自学中间一段话,并把认为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自学收获,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通常每4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
因此,我们在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时,可以用年份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如果有余数就是平年。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24年 2024年。
2024年 2024年。
、学生汇报判断结果。当学生回答到2024年,意见出现分歧时,再次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明确“当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评析:从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到自学理解、应用判断,再到深入学习、统一认识,不仅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教给了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四、讨论深化新知。
1、熟记大小月。
教师提问:月有大小月,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
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说出自己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课本的方法。
评析:既让学生自己寻找熟记大小月的方法,又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本中熟记大小月的方法;既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散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统一认识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计算全年天数。
要求学生计算出全年天数。
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讨论怎样计算更简便。
明确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评析:计算全年天数、展现不同的计算方法,不仅避免了机械的记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优化。]
五、应用拓展新知。
1、填空。、一年有个月,31天的月有月,30天的有月。
、平年的二月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
、今年的。一、二月一共有天。
、去年的二月有天,全年共有天。
2、判断。、每年都是366天。
年是闰年。、一年里有连续三个月是大月。
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3、讨论。我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
评析:运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拓展新知,既提高学生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首尾照应,让学生感悟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六、总结梳理新知。
1、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束全课。
评析: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使新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系统化。]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总评:整节课堂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真正实现了现实化、活动化、自主化、小组合作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使新课程体系走进完美状态。]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案
认识年月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知道大月 小月 特殊月 平年 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会判断大 小月 平年和闰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 月 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和难...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
年月日 教案。执教 陈福领。教学内容 教材 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 分 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大月 小月 平年 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知道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能...
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
年 月 日。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44页 46页例1 例2 试一试 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学会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初步建立年 月 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 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