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07 16:13:28 阅读 5114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的作者是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形、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①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

②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③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1.区别助词:

谁( )狼( )消西。

推( )浪( )悄洒。

2.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地。

凉爽的尽情地。

第三课时。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①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时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教学反思: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重点难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1)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2)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3)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无字词典”指什么?

4)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1)同学自读6—8自然段。

2)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

三、四题;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教学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枫桥夜泊》

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解释题目。

、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

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

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

眠是什么意思?

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

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教学反思: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

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4.

板书激趣: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7》教学设计

练习7一 课型 练习课。二 教学要求 1 认识京剧脸谱,知道脸谱代表的性格,会讲有关人物的故事。2 读背成语和名言,大体懂得其中的意思 读背名言,懂意思,会运用。3 写好 捺 变 点 的钢笔字。三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处处留心。流程1 1 同学们,京剧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被外国人成为中...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4》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学提示 教材说明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版块,内容包括 处处留心 读读背背 写好钢笔字 说说写写 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 说说写写是重点。练习设计特点 处处留心通过词串的形式,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并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习新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读读背背由两部分组成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3》教学设计

练习3教学提示。一 课型为练习课。学习内容为 处处留心 二 教学目标。1 读短文,了解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有趣的方式,初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 了解薄公英 苍耳 豌豆和葡萄几种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植物说说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再用几句话写下来。3 从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