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心理学模块 1

发布 2020-02-28 06:06:28 阅读 3399

心理学模块。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

感觉。涵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个别属性的外部感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个别属性的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集体觉等内脏感觉)

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a.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b.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最小差异的能力。

2)感觉规律。

感觉适应(视觉:明适应/暗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感觉后效。

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特殊表现“联觉(一种感觉现有另一种感觉)

知觉。涵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种类: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

a. 知觉的选择性:(因子:刺激物绝对强度的影响/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特性)

b. 知觉的理解性:(因子:经验/言语的指导性,即:以“知识经验”对知觉的整合)

c. 知觉的整体性:(因子:对象的特点/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各部分间的结构关系/人的主观状态)

d. 知觉的恒常性:(即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但知觉映像不变。如:大小/亮度/颜色)

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感知规律:目的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调节律/协同律。

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促进直观教学,遵循感知规律:

1.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2.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 (讲课声音/板书/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

3.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规律(重点反复、突出/加点、画线/背景突出)

4.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幻灯片/录像)

5.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

6.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涵义: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品质:目的性/客观性/精确性(精细性)/敏锐性(敏捷性)

培养:a. 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b.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

c.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d. 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你习惯。

e. 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写观察你报告、日记或作文)

f.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优良的性格特征(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自觉地观察你习惯。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涵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所得到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分类:依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运动记忆)

依信息加工、储存方式的不同---程序记忆/陈述记忆。

依是否被意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依采取的方式---理解记忆/机械记忆。

品质:记忆的敏捷性/准确性/持久性/储备性。

记忆系统:瞬时记忆(0.25—2秒):图像/声像记忆 ; 短时记忆(5---2秒/5~9块):听觉/视觉编码 ;长时记忆:意义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

记忆过程:a.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因子(有无明确目的任务/识记时态度和情绪状态/任务性质/数量性质/方法)

b.保持与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消退说、干扰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或同化说) c.回忆和再认。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a.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b.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c.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d.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e.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f.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涵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原型启发”)

突出特征:形象性和新颖性功能:预见/补充/代替。

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培养:a.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b.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c. 想象力的训练 d.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e.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涵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借助语言的。

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品质:深刻性(深度)/敏捷性(速度/迅速)/灵活性(应变程度)/独创性/批判性。

种类:a.依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直觉动作/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思维。

b.依思维的逻辑性,分为分析/直觉思维。

c.依思维的指向性,分为集中(求同)/分散思维。

d.依思维的创造程度,分为再造性/创造性思维(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经验/科学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a. 加强科学思维方**的训练(引导学习马列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武装自己的头脑)

b.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疑问,提出问题/教学计划安排与单元活动设计要有充分的弹性/采取多种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教学活动不要拘泥于公式化,应灵活掌握)

c. 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训练。

d. 发挥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暂视题不理,迂回措施/培养一题多解/变更解题方法的意识/采用智力游戏的办法,训练学生独创性的能力)

e. 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涵义:问题是指已知条件(给定的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

问题种类:有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与目标均明确)/无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与目标含糊)

问题成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问题解决:从问题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所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心理活动)包括常规性/创造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与个性活动积极性、已有知识经验有关)--分析与明确问题(即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及关键信息以形成问题的表征)--提出假设(算法式和启发式)--验证假设(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情境(知识表征方式)/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联想/情绪与动机/个性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涵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特点)。

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动作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功能。

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目的性/意志努力性、主动性有关)

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稳定性(广义:对某种活动/狭义:集中于一事物---注意的动摇或起伏)/转移性/分配性。

应用:1. 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间接兴趣/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教学常规/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4. 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应用(学生停留意识的明确性目的的有意注意引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无意注意/重难点提醒有意注意/紧张努力后变换教学方法赢得学生的无意注意/布置作业的有意注意)

5. 课堂上学生分心的控制措施(超前/信号/邻近/提问/表扬或批评/偶发事件的处理)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特征:早期的信号功能、自我中心性、思维的局限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征:去自我中心,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形式运算阶段(1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开创者。

二 、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涵义: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表情)、生理唤醒。

关系:情绪是原始、低级的态度体验,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

情感是后继、高级的态度体验,带有稳定性何持久性。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则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分类:情绪包括心境(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激情(爆发式、猛烈而时间短暂)、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反映);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

功能:信号/调节/感染。

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1) 小学生情感特点:丰富而不稳定/单纯而易于外露/强烈而不易自我调节/感受自我情感而不易理解他人情感。

2) 小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小学生的社会情感/正确地运用道德移情,促进小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知道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3)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情绪、情感更加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情绪、情感不够稳定,具有两极性/情绪理解力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能采用有效地情绪调节手段/中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情的萌芽。

4) 中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端正认识,以理育情/提高能力,以能育情/锻炼意志,以意育情/优化性格,以性育情/创设情境,以境育情/加强实践,以行育情。

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涵义: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模块作业

一 填空题。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2 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和 3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与 4.月明星稀 是感觉的 对比 现象。5.社会知觉包括 对别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知觉 三部分。6.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识记 7.记忆的品质主要有 记忆的敏捷性 ...

2019心理学 1

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 机制 规律和本性的科学。遗忘 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时发生错误的现象。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激情 是一种爆发式的 强烈的 短暂的情绪状态。理智感...

旅游心理学模块

15 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和。16 有意注意是并需要通过一定才能保持的注意,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的心理现象。17 旅游服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及时发现客人的为他们提供的服务。18 注意品质包括和三个方面。19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地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某种活动上。20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