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模块知识整理

发布 2022-10-16 20:43:28 阅读 4279

一、 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

1)根据感知觉的强度规律,作用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板书、挂图、实物模型大小,教师讲课音量);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板书应注意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觉(教具、图表、演示实验、板书,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4)根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教学中,注意言语说明);

5)根据感知的协同规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手参与感知活动);

6)根据感知觉的活动律、活动对象较静止对象更容易被感知(教具:变静为动)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这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教育学生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影响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不仅有利于观察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观察的不断提高。

b、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学生在有次序的观察中才能对观察对象有个全面、细致、深入的认识。

c、要引导学生在赶超时善变多思,全面观察与思考;同时尽可能地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就学生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不同针对性建议。

d、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在反思中扬长避短。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如学生的坚韧性、独立性以及良好的观察习惯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及其品质。

1) 记忆的准确性。

2) 记忆的敏捷性。

3) 记忆的持久性。

4) 记忆的备用性。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遗忘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b、 识记材料的学习程度。

c、 识记材料的位置。

d、 识记者的态度。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记忆的方法:

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2)、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

3)、尽量减少和避免干扰。

4)、合理组织复习。

a、及时复习。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多样化。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e、适当过度学习。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志的含义。

3)、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4)、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活动。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思维的品质。

1)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2)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 激发学生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3) 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灵感。

5) 正确对待创造性学生,培养创造个性。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问题情境。

2) 迁移。

3) 原型启发。

4) 定式。

5) 功能固着。

6) 动机与情绪状态。

7) 个性特征。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意的功能。

1) 选择功能。

2) 维持功能。

3) 调节与监督功能。

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稳定性。

2) 注意的广度。

3) 注意的分配。

4) 注意的转移。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a、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b、尽量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避免干扰。

2)、要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果。

a、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b、培养间接兴趣。

c、合理组织活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 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

2) 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

3) 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

二、 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 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情绪、情感的功能:

1) 适应功能 (5)调节功能

2) 动机功能 (6)感染功能。

3) 组织功能。

4) 信号功能。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1) 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2) 创设问题情境。

3) 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

4) 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情绪情感的能力。

a、 认知调节法。

b、 合理宣泄法。

c、 意志调节法。

d、 转移注意法。

e、 幽默法。

2、 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意志的品质。

1) 自觉性。

2) 坚定性。

3) 果断性。

4) 自制力。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2) 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 根据意志品质的差异,指导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4) 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三、个性发展与教育。

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需要及其种类。

心理学知识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个体心理发展 是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在出生 成熟 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是指在某一个年龄阶段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个体在积极活动过程中,...

心理学模块作业

一 填空题。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2 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和 3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与 4.月明星稀 是感觉的 对比 现象。5.社会知觉包括 对别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知觉 三部分。6.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识记 7.记忆的品质主要有 记忆的敏捷性 ...

心理学整理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里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 社会心理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2.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3.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