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

发布 2020-02-28 03:47:28 阅读 2759

金砺实小周阳。

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并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理解和看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为了使大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先反省一下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与这种机械的反映论是相对立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牛顿的理论并不是事先存在着的东西,而是由牛顿通过实践和认识活动而发明出来的假设和解释而已,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相对性、暂定性和实用性。

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现象或问题,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到底哪个看法代表客观的东西?都不是。它们都不过是一种暂定性的解释、假设而已。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性、主动性还体现在自主选择性上。学习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主动选择、寻找信息,然后加以解释。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婴儿也是积极的学习者,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刺激。

他们所走进的世界不是一个“乱哄哄的地方”,一个任何刺激都同等重要的场所。他们的头脑优先接受特定的信息:语言、数概念、自然界的特征以及物体的运动等。

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自主进行的,不仅是主动选择信息,而且是自主决定其意义,“自主”是建构性学习的本质属性。

3、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教学不是传递东西或者产品。要说教师在传递的话,教师充其量只是传递了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是什么意思,最终还是由学习者决定的、建构的。

这好像收发电报一样,发送方邮局不能直接将汉字发送给对方,必须先根据已有的编码规则,将汉字转换成拼音字母,再转换成源**。接受方邮局接到电报源**后,也不能直接获得汉字,而是必须利用已有的解码规则,将源**转译成拼音字母,然后再转换成汉字。接受方没有接受现成的“意义”,而是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了“建构”过程,“解释”了这些信息,生成了“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习者知道什么,更可贵的是要让学习者感受到什么,知识的意义不能直接传递,对知识的情感就更不能传递了。教师不只是关注如何呈现、讲解、演示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环境,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子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适当的鼓励、辅导、提示、点拨、帮助、支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1、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指某种特定行为的习得过程。当一个人稳定地习得了某种特定行为时,这个人就发生了学习。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源于对某种刺激的特定反应。s-o-r

人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文化的继承,不仅仅限于行为的习得。行为主义的最大的贡献是行为矫正技术。因为特定行为的习得无法简单依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完成。

2、行为主义教学观。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重要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我们主要讨论最具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设计原则。程序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小步子原则或循序渐进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或课件。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

其次,呈现明显的反应。斯金纳认为,学生的反应能为他人所观察到,正确的反应,需要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则需要改正。

再次,及时强化。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及时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反馈就是一种增强物,如果答案是错误的,反馈就是一种更正的方法。

最后,自定步调。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进行程序学习。

3、行为主义知识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1、 认知主义学习观。

认知主义认为,促使行为习得的强化物只有通过认知被行为主体确定为“奖励”时,强化物才会起到强化作用,而不是像行为主义所说的强化物本身就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认知才是关键。心理加工模型即信息加工模型分为: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预期系统。

由于认知主义重视对大脑内部的研究,在研究学习机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关注情感、态度、情绪、动机和自我控制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而不像行为主义那样,只看到行为以及对行为做表层解释。信息加工模型隐含着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学习仍然是信息复制的过程。

2、认知主义教学观。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

3、认知主义知识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为什么用3除以4?

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1张吗?商用什么数表示?

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张,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呢?

每个小组都有三张彩色圆片,就代表这三张饼。小组四人先商量商量怎样分才公平,然后确定出一种方案,一起动手分分看。

小组操作。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展示自我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交流:1:我们这3张饼,每个都平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每人得3块。

师: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将自己得到的饼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请一生将自己所得的饼拿到黑板上拼一拼。)这是多少呢?

3/4张。真不错。你们同意他们组的分法吗?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二个饼也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

师概括:每人分得3个1/4张,就是3/4张饼。是这样吗?

师:真不错,真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三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每人得到的饼,分别拼在一起看看各是多少?

师概括: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设计意图:“3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块”的思维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此,为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切合了问题情境中的“4”个人的数字,便于检验平均分的结果,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摆一摆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完整地思考、畅快地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鼓励多种思路。】

教育心理学作业

在教学中,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当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试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答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典型结合。目前,心理科学尚未能编拟出构成气质类型全部特征的完整方案。但是,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划分是当前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心理学上认为具有...

教育心理学作业

教育心理学 题目 简评我国德育方法。院系 教科院心理系。姓名 郎浩峰。学号 20081101106 简评我国德育方法。摘要 在竞争激烈的新世纪我国传统的德育方法也受到了挑战,我们的某些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代人的道德教育,所以我们的德育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保持时代性与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从我们的德育方法...

教育心理学作业

简答题 1.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学业问题的能力?答 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的绝大多数问题是作业或习题,这与 在工作 生活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有可能从中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1 利用学生间的社会相互作用。所谓社会相互作用,就是指人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