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离线作业

发布 2020-02-28 03:45:28 阅读 1114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智力---智力是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的反映,有较高思维成果产生就表明能力高,心理功能强,反之,则表明能力低和心理弱。

2. 暗适应——暗适应。暗适应(dark adaptation)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3. 图式---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其中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

4. 情景记忆——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与个人亲身的经历分不开的,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实验法。在控制或创设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优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2,会受到实验者、外部环境的多种影响;3,被是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4,对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法,相关研究是一种特殊的非实验性研究,当无法操纵自变量时,我们使用相关研究。优点:1,有利于我们**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2,相关研究更接近于生活实际。

缺点:对变量的控制不多,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1)意识是一种觉知。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例如:外语老师刚修整的新发型,你的好朋友对你的文章的评价,从“随身听”传来的优美**,等等,你觉察到这些外部事物的存在,说明你意识到了它们。

同样,人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舒服或饥饿等等。人还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等。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这就像在机器人或人工智能这样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中,通常需要一些特定的功能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这种控制和凋节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保持一定的功效有重要作用。

换句话说,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3. 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 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4. 思维及其特征。

答: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思维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概括性。

二)间接性。

三)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斯腾伯格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它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成分亚理论(component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component)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metacomponent)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performancc component)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智力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山,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

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谐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现存的环境。

智力经验亚理论(experienced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富于挑战性的环境。当遇到新问题时,有的人就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它,有的人则束手无策;在面临新的情境时,有的人能很好地应对自如,有的人则不知所措。

在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程。

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如果个体不能有效地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就会导致信息加工的中断,甚至使问题解决失败。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

当个体初次遇到某个任务或某一情境时,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就开始了,在多次实践后,人们积累了对任务或情境的经验,自动化的能力才开始起作用。

总之,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根据这种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能测量出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因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实质,促进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都有重要意义。智力经验亚理论。

2. 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答: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用单一的感情概念难以全面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

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个体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具有按人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美的欣赏等。

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experience),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心理学》离线作业

心里学 离线作业。一 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 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无谓的限制。2 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答 选择意义阶段句法结构产生阶段产生语言的阶段运动阶段。3 动机的特征。答 动力性方向性强度性持久性隐蔽性。4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答 生物学的观点心理动...

《心理学》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 解答。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 视觉适应 答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视细胞或神经活动的重新调整,瞳孔的变化及明视觉与暗视觉功能的转换。由黑暗环境进入...

心理学离线作业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 姓名 胡东明。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 差别预限。答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2 语言生成。答 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3 自我效能感。答 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