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离线作业

发布 2020-02-28 04:07:28 阅读 8134

2.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理解: 1)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3)生理基础: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离开了人脑这一高度发达、 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 意识就不会产生。但是,有了人脑,也不会自行产生意识。

(4)内容根源:客观存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方面,意识的内容**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另一方面,意识又不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它的反应形式是主观的,是经过头脑改造过的东西,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 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与分子范围的思维方式。大概分为下面几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外延数量不同)。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否把对象看成集合)。三、正概念和负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有某种属性)。

4. 思维及其特征。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思维的品质包括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灵活性。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述智力三元理论。

论述:智力三元论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

即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从而提出了智力三成分理论。

包括:(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

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其中,三种成分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

2)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i。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更多操作的过程。

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智力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

2. 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论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 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两者有所区别。

《心理学》离线作业

心里学 离线作业。一 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 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无谓的限制。2 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答 选择意义阶段句法结构产生阶段产生语言的阶段运动阶段。3 动机的特征。答 动力性方向性强度性持久性隐蔽性。4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答 生物学的观点心理动...

《心理学》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 解答。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 视觉适应 答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视细胞或神经活动的重新调整,瞳孔的变化及明视觉与暗视觉功能的转换。由黑暗环境进入...

心理学离线作业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 姓名 胡东明。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 差别预限。答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2 语言生成。答 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3 自我效能感。答 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