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心理学作业

发布 2020-02-28 04:03:28 阅读 1221

安徽科技学院。

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业。

学院: 机电与车辆工程

姓名: 张新伟。

第一讲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 简答:

1、图示说明人的心理现象系统。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心理现象。2、简述心理学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这一定义意味着: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也研究动物。心理与行为是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两者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范畴: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任务: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三、 论述: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讲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名词解释:

1、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指教师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因社会分工而具有对年轻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情操和行为习惯者的身份。

2、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教学反思。

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4、教学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

二、简答题:

1、简述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

2、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教师角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师应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人格异常问题:

强迫、偏执、暴躁;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自闭、冷漠、自卑、怯懦;职业心理枯竭问题:生理枯竭、情绪衰竭、心智枯竭、价值枯竭、非人性化冷漠、行为症状;身心健康问题。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原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社会文化及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社会提供给教师的资源有限,社会现实问题及不良风气的冲击,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压力。

学校因素:工作任务繁重、角色冲突及困惑、学校管理方式不当、学校环境与条件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因素:

家庭事务多,休闲时间少,教师收入不高,生活质量不佳;个人因素:教师多有完美主义倾向,对学生期望高,自身压力大,个人能力有时会质疑。

心理健康的维护:优化社会环境、完善学校管理、注重自我维护。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条件;深化改革,减轻教师压力;提高培训质量,增强职业满意感;坚持正确**导向,重塑教师形象;开展教育,优化心理素质。

优化学校环境;端正领导作风;健全激励机制;密切人际关系;开展健康休闲。自我保健意识;进行身体锻炼;学会科学用脑;丰富业余生活;扩大人际交往;善于调适情绪。

第三讲大学生学习心理。

一、名词解释:

1、学生学习。

广义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接受学习。

是指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3、发现学习。

是指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二、简答题:

1、简述学习的作用。

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

2、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第四讲大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一、名词解释:

1、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

二、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

2、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内驱力组成。

成就动机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附属的内驱动。认知内驱力:

个体力求获得知识、技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把学业成就看成为自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个体力求成功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许、喜欢和认可的需要。

三、论述题:

1、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试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进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正确指导结果归因;开展适当竞赛;科学设计任务难度。

第五讲大学生学习迁移。

一、名词解释:

学习迁移。内涵: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实质: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简答题:

简述学习迁移的类型。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3、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布鲁纳)

特殊迁移: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这是习惯与联想的延伸。一般迁移: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一类迁移是教育的核心。

4、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加涅)

侧向迁移(水平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纵向迁移(垂直迁移):低级概念和规则向高级概念和规则的迁移。

三、论述题:

结合学习迁移的形成条件,试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客体因素:存在相同成分的学习内容,较高概括程度的已有知识;主体因素:

学习者的技能和策略掌握水平;学习者的迁移心向 。

合理安排教材,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指导学生合理编码,科学组织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情境;进行有效的对比学习,促进迁移的发生;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建构迁移心向,利用学习策略促进迁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促进迁移。

第六讲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一、名词解释:

1、问题解决。

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2、创造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表征;知识经验;知觉情境;原型启发;思维定势;功能固着;情绪动机。

2、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认知因素-智商、领域知识、策略性知识;人格因素-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教育因素-过分追求成功、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禁止学生。

提问、权威式教育。

三、论述题:

1、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进行问题解决策略训练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寓训练于问题解决过程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创造力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加强创造力动机的激发:

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三)注重创造力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四)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法;类比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转换思维法;直觉思维法。

第七讲大学生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一、名词解释:

1、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高教心理学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泊尔。2.需要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 方面的表现。a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b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4.心理学的实验法有实验室研究法和自然实验法。5...

高教心理学

个体意识 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意识的第一个特征是能动性 目的性 具有自我意识。无意识现象在正常状态下是意识不到的,同时也是不能自觉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无意识现象 在正常状态下是意识不到的,同时也是不能自觉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心理学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

高教心理学论述

一。教师学习高教心理学的意义 18 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育针对性 1 学习高教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大学时期个体智力发展走向成熟,思维辩证成分增多,创造性提高更好调节控制思维活动,教师在传授知识 培养技能 发展能力是要考虑这些因素,针对这些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方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