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教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3:37:28 阅读 7210

1、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简,记住图形)

教师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有理智有情感的人,有着其他工作对象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因人而异的发展目标。

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这种思想即“最近发展区理论”。

2、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简)

教师威信包括职业和人格威信,通常教育心理学上讲的人格威信,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观点是否一致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自己人”效应(若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交易接受)、好感效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则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3、 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因循式、政策式。

尝试式:没经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就走上教育岗位,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教学效果:少慢差费,学生学习负担重。

因循式:教师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知道如何教,但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教学效果:略高,但还不能充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策略式: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技术的基础上,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性质、教学情境及教师自身素质等,选择有效的方法,灵活地创造性进行教学,并能对教学过程及效果作出反思和调控,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即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的教”。

4、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具有自身的特点:①是学习内容上的特点,包括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和争议性、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②是学习方式上的特点,包括自学形式占主导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提高;课堂u课外及校外学习相结合。即自学为主、自觉性高、课堂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记忆方法:内容上二高一实践、方法上二自一结合)

5、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中学习律的三个规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

准备率:当一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若给予传导且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当没有传导准备时而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练习率:“任何一个对某一情境有反应”和该情境的联结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练习次数成正比。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效果率: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起可改变的联结时,若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联结力量就会增强;若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联结力量就会减弱。

6、 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中,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及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高级条件反射。

自然恢复:条件反射形成后能被消退,这并非是永久的或一次完成的。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

但如果继续消退这一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恢复效果也即消失。

7、 布鲁斯认知发现说理论:也称发现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教学目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应该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即机动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提倡发现学习,是其最核心的思想,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8、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也称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倡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其认为,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并根据这两天教学原则,提出了“现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9、 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其内涵:奥苏伯尔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的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的内驱力。

(个体为获得长者如教师或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

10、 自我实现理论:也称需要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基本观点: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并由低到高一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1、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简答或论述)

学习的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二)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这种情境下最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学习效果是客观的,对其评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标准,但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有主观性。教师一方面要关于利用评分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能获得主观上的成功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习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到真正的成功感。

四) 利用争强好胜的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通过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

但学习竞赛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五)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

六) 听感知、听理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因,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要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12、 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

13、 感知规律的主要内容(简答或论述)。在知识学习的过程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

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讲述竟是高低、板书字迹和直观教具的大小、教室光线明暗等,均要保持一定的强度。

差异律: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在赞赏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要有明显的差异。

差异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感知。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易被学生所感知。因此在直观教学方面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从而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

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因此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知觉。

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可提高感知的效果。

14、组块的概念: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较大单元的信息加工过程,不同组块所含的信息量是不相等的,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

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其表明:在遗忘过程中发生的量变是不均衡的,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启示: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对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应及时复习,否则遗忘迅速且量大。

16、知识遗忘的原因:干扰说。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加快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缘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恢复。

其最明显证据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17、动作技能形成过程是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其一般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认知阶段:学生对所学习的动作技能有初步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

动作分解阶段:将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为若干个局部的、个别的动作,然后理解每个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对各个分解动作进行逐个的练习;

动作联系阶段:经过反复练习使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以形成较连续的整体动作。但各个动作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实现动作转换时,常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自动化阶段:各个动作相互协调,动作能够按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

18、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动觉控制加强的同时,视觉控制也相应减弱。

19、元认知的概念: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即元认知就是对个体或自己认知的认知。

其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内容。

20、学习策略的综合理解: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21、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几点来促进学习迁移: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2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⑴问题表征;⑵情绪状态;⑶动机强度;⑷定势作用;⑸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⑹原型启发。

23、品德心理结构的“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

高教心理学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泊尔。2.需要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 方面的表现。a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b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4.心理学的实验法有实验室研究法和自然实验法。5...

高教心理学

个体意识 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意识的第一个特征是能动性 目的性 具有自我意识。无意识现象在正常状态下是意识不到的,同时也是不能自觉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无意识现象 在正常状态下是意识不到的,同时也是不能自觉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心理学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

高教心理学作业

安徽科技学院。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业。学院 机电与车辆工程 姓名 张新伟。第一讲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二 简答 1 图示说明人的心理现象系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心理现象。2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