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心理学》

发布 2020-02-28 04:06:28 阅读 3754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智力。

答: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等。

2. 暗适应。

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

3. 图式。

答: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4. 情景记忆。

答: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

优点:适用范围较大;简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较真实。缺点:

结果难以重复验证、精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

2.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狭义意识概念则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

3. 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一)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二)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三)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四)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集合概念

五)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4. 思维及其特征。

答: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思维有以下一些特征:

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试**决这些问题。所以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智力三元论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

即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从而提出了智力三成分理论。包括:

(1)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 即元成分、 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是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

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其中,三种成分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

2)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更多操作的过程。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智力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

2. 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答:情绪: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期末作业《心理学》

2 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 更深刻。3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

《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感觉后像 感觉后象,就是你通过感官感受之后,残留在脑海中的印象。2.意识 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 情 意三者的统一。狭义...

心理学期末作业

1 心理学的定义,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在我看来学习心理学对于我个人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学习心理学,我对自己的心理环境和思想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