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2-23 19:42:28 阅读 7897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硫、碳、铁及它们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并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的过程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

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联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氧气(四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水、燃烧匙、火柴、酒精灯。

教学过程:引入:大家知道对人和动植物呼吸非常重要的一种气体是什么?我们经常和氧气接触,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吗?

我这里有几瓶氧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下氧气的性质。

新课推进: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想一想:1、氧气有味吗?

2、为什么到高原地区会出现缺氧的情况?

3、水中的鱼靠什么生存,它不需要氧气麽?氧气它能溶解在水中么?它的溶解性如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演示】:实验2-2

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撑燃烧。

2、化学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复燃则为氧气。

既然氧气能够支持燃烧,那我们再燃烧点其它物质试试?

演示】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在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瓶中水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害的气体,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主要的法律制度、防治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以及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措施、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演示】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发红光、放热。

在氧气中发白光、放热。

文字表达式: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怎样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说明了说明?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演示】实验2-4

现象: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1、为什么要在瓶中加少量水,它的作用是什么?可以换成细沙么?

2、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要等火柴燃一段时间再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回答:1、防止熔融的四氧化三铁掉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可以换成细沙。

2、引燃。3、以免火柴消耗氧气。

通过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李燃烧比空气里面燃烧要剧烈。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在空气里面燃烧实际上是跟空气里面的氧气发生反应。

讨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三个反应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变化,以及三个放映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化合反应: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如:a+b →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气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像燃烧这样发光发热,有些反应进行得慢,这种反应我们把它称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铁生锈,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等。

小结:由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所得并反馈问题。

课后练习处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后习题p36一至五题。

板书设计:课题2氧气。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如:a+b →ab

氧化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反应(缓慢氧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有许多实验,学生喜欢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无法满足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做实验,所以我就利用演示实验和多**配合使用,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让学生描述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有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正确分析,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让学生形成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认识硫 碳 铁及它们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文字表达式。3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4 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 氧气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化学 氧气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发布者 刘明兴。教材分析。本节是常见的气体氧气的性质新授课,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三部分。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

教学案例氧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 氧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的性质及用途。2.掌握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化学性质。2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教学方法 讲授法 式 讲练结合和演示法。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复习提问 1.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