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水乡歌教案

发布 2024-04-07 01:50:11 阅读 3824

水乡歌》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几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感受水乡的景色美以及水乡人的勤劳快乐。

教学难点:习得诗句的语言表达形式,并能迁移运用。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乡歌》,齐读课题。是啊,这是一首儿童诗。(板书:儿童诗)

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水乡的**吧。

看完**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是啊,水乡的美就在于它的水,让我们再来把课题美美的读一遍吧!

水乡歌中的词语也很美丽哦,第一行谁来读?

读完第一行,我们知道水乡的特点是(板书:水多)

读完第二行,我们知道水乡的特点是(板书:船多)

读完第三行,我们知道水乡(板书:歌多)

二、精读课文。

1、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诗的第一小节,读完说说你从**感受到水乡的水多呢?

随机点红:千”“万”:哦~那作者是真的数过有一千条渠有一万条河吗?

(不是),是呀,还记得我吗之前学过的课文吗?(大禹治水)是的,千和万是概数,表示很多很多,带有千和万的四字成语还有很多呢,谁来说?(出示,齐读)

渠:是人工开通的水道谁来读好这一行。

一个连一个:你真会发现呢!

处处:你能换个词吗?(到处)水乡以水著称,池塘河流随处可见,透过一个小小的叠词,我们也能感受到水乡水多。

荡:荡的古体字,是指草在风中来回摆动,所以荡有摆动的意思。

谁来给荡找朋友呀(荡秋千,是人在摆动,2-3)

课文中,是谁在摆动。

小结:微风拂过,水面动起来了,在这里,一个荡字就把水写活了,谁来读出水的动态美。

教学生字。齐读第一小节,试背。

2、我们刚才先读了读课文,接着找了找表示水多的关键词,然后说了说你的感受。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学一学诗歌的小节。

三、自主学习。

1、哪个小组愿意上来交流第二小节。

预设:先请我们组的某某来读一下第二小节。下面由我来和大家分享第二小节写水乡船多的语句。还有谁补充的吗?请某某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小节。

我们小组对“驳”这个字不理解,有没有人能解答。

师:驳,看图,同学们,这就是驳,和船长得很像,驳的肚子特别大,所以人们用驳运输货物,如果货物特别多,还能把驳连成一串呢。读来读这一行。

老师注意到“白帆片片像云朵”,这是一个(比喻句),白帆和白云**像啊?(颜色、数量)谁来读这一行。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小节。

2、哪个小组愿意分享第三小节的?

预设:下面由我们小组和大家交流、分享。有没有人补充的?请有感情的朗读。

师:瞧,这就是箩,它是用竹条编的,所以是“竹字头”

水乡人民会用箩来装什么呢?(鱼,你能把话说的更生动一点么?装满一箩又一箩的鱼……)

自动**。水乡人民生活的怎么样?

小结:是啊满载而归的水乡人民一边划着船回家一边唱着幸福的歌谣。那歌声有的传到了远方,有的钻进了一个个箩筐里,这就是他们的幸福生活。

齐读。3、齐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小节有什么一样的么?

一问一答能激发我们的兴趣,都有“千”“万”,是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水乡水多、船多、歌多,有些词语是反复出现的,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儿童诗的可爱之处。

齐读,试背。

四、拓展。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

我们太仓就是江南水乡,下面我们来看看太仓这个水乡什么多?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事物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水多。

21 水乡歌船多幸福快乐歌多。

二年级语文上册21水乡歌教案苏教版

22神奇的桥。1教学目标。了解新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兴趣与愿望。2学情分析。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3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4教学过程。活动1 导入 一 抓住课题,激情引题。1 课件出示桥博士 小朋友们好!我是桥博士,很高兴认识你们,你见过什么样的桥?联系生活实...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21 水乡歌课后复习 毛豆爸爸

毛豆爸爸。一 听写。pi o d ng y o d ng d ng qi qi n d ng d ng s o d ng hu d ng chu n yu n l n chu n chu n zh k i chu n xi o chu n hu chu nf n chu n chu n f n f ...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21水乡歌 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俗话说 三分诗,七分读,诗贵吟诵,贵诵读。因此,在我的印象里,感性就成了诗歌的代名词。诗歌的感性在于读者与作者 作品三者之间的对话,将想象的触角伸到鲜活的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及生活经验,即使情绪不同,随即都能产生一种美,继而用声音的组合来体现这一种内涵美。所以我误以为,诗歌教学在于学生不断的读,读出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