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

发布 2024-03-26 11:20:15 阅读 9590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女孩儿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则名扬世界的感人的童话作品,让我们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

1、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2、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高兴—生气—难过—不平—气愤)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听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学思考,发表见解。

3、围绕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质疑。

估计: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擦燃火柴?

四、速读第二部分,画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幻想到了什么?

1、五次擦燃火柴,幻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和奶奶飞走了。

2、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是并没有实在事物出现的虚假的感觉。人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女孩从擦燃的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说明她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了。

任选一次最让你动感情的幻象,动情地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的感受。(如果能和小伙伴在一起学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3、朗读。选一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读了这五次幻想,你有什么发现?(可以从不同方面说。)

如语言、思想感情、写法……

5、这些幻象是根据什么产生的?(幻象**于现实,对比反衬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6、练习:(填空)试着做一做。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___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___次幻想。第一次看到了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渴望得到___第二次看到了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渴望得到___第三次看到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渴望得到___第四次看到了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渴望得到___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___突出表现了小女孩。

参考一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想。第一次看到了火炉,说明了小女孩当时很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烤鹅,说明小女孩当时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圣诞树,说明小女孩当时没有欢乐,渴望得到快乐;第四次看到了奶奶,说明小女孩当时没人疼爱,渴望得到长辈的疼爱。

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幻象---现实。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1.轻声自由读,思考讨论:

①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各在怎样的情况下擦火柴?

②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幻想些什么?

2.用“~~划出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时,出现幻想的语句。

3.填空练习。

│小女孩划火柴│幻想中的事物│ 希望得到 │ 原因 │

│ 第—次 │ 大火炉 │ 暖和 │ 冻僵 │

根据**的内容,重点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

4.指导朗读课文。(表达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飞走的心情。)

5.理解句子。

六、自读最后一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请你试着从文章中找答案。

查查工具书或参考书也可以。

问问小伙伴。

向老师请教吧!老师为有你这个不耻下问的好学生感到骄傲。

(一)你是否提出了以下问题?

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

2、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人们只是淡淡地说“他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3、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看看你这两句话理解得怎么样。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产生的幻象,它是小女孩盼望的生活,它需要这种社会。小女孩的这个愿望反映了所有穷苦人民的愿望。可是小女孩当时的生活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也就是她们离开了当时的社会,小女孩死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要分两部分理解:“她曾经多么幸福”,指她曾经有过的幸福。大年夜她还在卖火柴,冷极了,饿极了,她不敢回家,她的生活中没有幸福,曾经有过的幸福,就是她擦着火柴时出现的幻象,她在美丽的幻象中死去。

“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因为她摆脱了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她死了。透过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七、这个命运悲惨的小女孩现在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同情她?你对当时人剥削人、贫富悬殊的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想法?

你想帮助她吗?

八、你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和小伙伴互相借阅《童话选》,再读一些安徒生以及其它的中外著名童话故事。

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幻觉卖火柴。

冷——火。饿——烤鹅小女孩擦火柴。

无欢乐——圣诞树。

无疼爱——奶奶死去。

无幸福——飞走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教学内容安排过多,使朗读教学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却不能由内容想开去。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

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职岗位,探索、可操作的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在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实面前,我们探索出“自主”教学模式,以此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状,效果颇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级第二学期扩展阅读课文,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六大教学环节:启发激趣——自读质疑——重点深探——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激发、挖掘、提炼而展示出来。

尤其是练习运用这一环节,我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了a、b、c这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成功的欢悦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拓展 《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发的思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 引发的思考。10月26日,有幸在东南大学的大礼堂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 真不愧是特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智慧处处都闪耀着灵动。让我感受非常深刻,也受益匪浅。卖火柴的小女孩 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安徒生童话,从1963年起就被编入了人教版教材中,一直学到现在...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50 157页。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2.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过程与...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导学案 第二课时 蒲窝中小任丽。导学目标 1 品读小女孩擦火柴的部分,从幻想的美好中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方式以及表达的效果。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难点 理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