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

发布 2024-03-26 10:50:15 阅读 9429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蒋秦英。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之后,许多同学声泪俱下,既为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感到同情,又痛恨文中所描述的社会。正在大家都沉浸在这样的一种浓情中时,有一位学生忽然站起来说:

“文章结尾说,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觉得文章结尾用句号不大合适,用省略号更好一些。”话音刚落,就“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也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还迅速地形成了两个方阵——“句号方阵”与“省略号方阵”。到底是谁的比较准确呢?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虽然我知道自己在教案预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知道只要自己说一句“安徒生这样著名的作家,怎么会写错标点呢?

”同学们也会就此罢休。但是,我更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新课标不是提倡“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不是提倡“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吗”?

我想,只要自己引领得当,不仅能让课堂因为这不曾预约的生成而变得精彩,而且还能利用这一疑点、争论点让课堂中的对话触及心灵,接近作家。于是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辩着辩着,大家都已经开始比较冷静地思考。的确,到底是用句号好呢,还是用省略好,谁也无法确定,但最重要的是,由这个标点之争,学生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了一次更深层地碰撞,这是心与心的碰撞,这是情与情的交流。

一个句号,仿佛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生命的终结,但我们对小女孩的思念之情,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却没有终结。让我们把句号中蕴含着的这一分思念,这一分同情写下来吧。学生执笔写段,背景**响起。

用真情写就的文章,一枝一叶总关情。用句号还是用省略号,都有其充分的理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由这两个标点符号之争,真正读懂了作者写作的目的。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在流淌着真情的对话中洋溢着诗情和智慧。在本教例中,我抓住学生的独特体验,抓住这一动态的生成,及时地调整教学设计,有理、有节、有效地对生成资源作放大处理,而后不失时机地又回到原点,观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想象、新的情感中寻求一种最佳的动态平衡,向着文本更深处的内容展开对话,从而创造出了更独特的、更深厚的、更丰富的对话内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卖火柴的小女孩》拓展 《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发的思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 引发的思考。10月26日,有幸在东南大学的大礼堂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 真不愧是特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智慧处处都闪耀着灵动。让我感受非常深刻,也受益匪浅。卖火柴的小女孩 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安徒生童话,从1963年起就被编入了人教版教材中,一直学到现在...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50 157页。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2.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过程与...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导学案 第二课时 蒲窝中小任丽。导学目标 1 品读小女孩擦火柴的部分,从幻想的美好中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方式以及表达的效果。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难点 理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