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发布 2024-03-06 02:55:12 阅读 5498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二组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

2、“课文”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由《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组成。

3、“词语盘点”是对本单元中要求大家掌握的字词进行一次盘点,让学生能正确读写词语。

4、“语文园地”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组成。

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有28个,会认识的字有22个,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习作要求学生先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又条理地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单元重难点:

1、通过课文内容分析,采用自读自悟、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抓重点词句、角色转换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两课时) 《爬山虎的脚》(两课时)

蟋蟀的住宅》(两课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两课时)

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1课时。

5、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题西林壁》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游山西村》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

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 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 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

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教学目的: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三、《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四、讲解。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并把不认识的子圈起来)

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3、范读古诗,讲读法。(师配乐朗诵古诗)

4、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5、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6、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课堂预计:

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庐山风景。

7、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五、巩固。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中的峰、岭。

生**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

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9、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

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六、背诵。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七、总结。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

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八、结束。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

(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

好吗?九、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课时。一、背诵《题西林壁》

二、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三、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四、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五、合作,**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六、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七、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八、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九、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爬山虎的脚。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细致的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整组重点 教学时要着力体现 观察和发现 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 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 学会观察的方法 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这个目的去展开。教学难点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 读拼音写汉字。hu i y y n b zh zh i xu n z ku n ch ng j n y n s u suh n j su y r n 二 比一比,再组词。蜡浑毫茎。腊挥豪经。三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近义词 宽敞惊奇。反义词 干燥光滑。四 选词填空。幸...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小结。单元内容概述。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 亲情和高贵的品德 包孕四篇精读课文 炊烟 赏花 新年礼物 古井 和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本组教材,让学生感触感染到,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父爱,信任 给予 感恩 让学生感触感染生活的美好,人间的真爱。本组共有五篇课文 1.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