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说课稿 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3-03 00:50:08 阅读 2014

四、教学流程。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采用利用资料、自主研究、分工合作、交流汇报、表演等多种方法。

一)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查资料、问长辈等形式,了解三国背景、故事、人物,在课前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文的方法得到实践,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自主的行为中,与教师融洽的合作中实现的,实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二)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用幻灯出示三国人物图,让学生猜,其中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达到两个目标:(1)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2)整体感知课文中讲的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3.研读感悟。

1)在初读的基础上,提炼“诚”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找伙伴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在阅读中发现、感悟、提炼并赞美“诚”。

课文开头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具体写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的故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

a.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b.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

c.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

设计这样的阅读环节,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步步深入,从而,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转换,使学生不但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意蕴层面”的含义,而且也能够深刻地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社会层面”含义,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刘备的一片诚心,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诚”的基础,实现人文性的整体回归。

2)在表演中加深对“诚”的理解。有刘备跟张飞的对话表演,有刘备与诸葛亮相见的表演。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

小结:由此可见,刘备的诚心真的是达到了极点。正是因为这样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刘备这样的诚心为了什么?——求才。直至20年后,诸葛亮对这件还记忆犹新,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师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三)、课后延伸。

延续性的活动使学生得到新的实践机会,实现了在实践中发展能力的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两道拓展题:

1.同学们,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些像刘备那样诚心诚意的人或事。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吗?

学了这个故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2.读《三国演义》,写读书笔记。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是根据引导学生“读---思---悟”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的。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诸葛亮。辅助。

三顾茅庐》说课稿 第一课时

四 教学流程。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采用利用资料 自主研究 分工合作 交流汇报 表演等多种方法。一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阅读 查资料 问长辈等形式,了解三国背景 故事 人物,在课前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 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文的...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课题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 道德目标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2 情知目标 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礼贤下士的品质,感受诸葛亮的雄才大略。3 认知目标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 听说读写...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案

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揭题解题,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2.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访问诸葛亮。4.培养学生字词句篇积累的语文素养。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字词句篇积累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