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3-02 07:05:08 阅读 5773

李商隐诗两首预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生平、作品特点及作品创作背景。

2、把握诗意,初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的主旨。

3、理解《锦瑟》的典故和《马嵬(其二)》的对比手法。

学习重点】1、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的主旨。2、表达技巧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10min)

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李商隐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作为长子,他还未成年就不得不与母亲一起担起家庭的重担,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僚,辟为书记。

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贫病交迫,怀才不遇,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作品特点:

思想内容,一是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批评时政,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写爱情,揭示出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抒写诗人的志向、遭遇、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艺术特色,一是构思缜密,情致深蕴,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二是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三是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二、写作背景。

1、《锦瑟》大约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2、《马嵬(其二)》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李商隐却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抒写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进而讽刺现实政治,以古鉴今。

三、整体感知(20min)

一、《锦瑟》

1、结合注释,试着翻译《锦瑟》全诗,了解大意并概括出诗中的四个典故。

译文: 典故:

二、《马嵬》

结合注释,试着翻译《马嵬(其二)》全诗,了解大意。结合诗句分析《马嵬》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译文: 表现手法及作用:

预习自测题】(10min)

一、《锦瑟》

1、字音。锦瑟( )弦( )柱惘( )然马嵬( )

未卜宵柝晓筹驻( )马

2、古今异义。

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今义:青少年时代)

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

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义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二、《马嵬》

1)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他的诗艺术成就较高,因而他与杜牧一起被人称为。

2)我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两种,格律诗又包括和律诗共句,每首的。

二、三两联(即颔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句,绝句共句;律诗句押韵,绝句句押韵。

《诗两首》第一课时

宝鸡市新福园中学电子课时教案 首1页 学科语文备课者宁静教者。周次课题。第二周。教学时间。年月日课型。诵读赏析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一课时 1 诵读诗歌,背诵诗歌,积累名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了解普希金,有阅读普希金作品的兴趣。3 能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

《诗两首》第一课时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诗两首 2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及两首诗的背景资料。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

《外国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学期第8课 外国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案总第 课时。课题教学目标。外国诗两首。教时。第一课时。时间。月日。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二 新课教学。1 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的写作背景 背诵这首诗。2 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3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