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测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技能训练点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
”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
“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斐。斐课件。园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厘米。一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
”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
“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斐。斐课件。园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厘米。
第六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学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 石墨和c60 1 学习目标 1 了解金刚石 石墨 木炭 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结构 性质 用途之间的关系。2 了解c60的分子结构及部分用途。3 知道同种元素能形成不同种物质,能利用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研习。1 金刚石的物理性质。阅读教材106页,演示实验总...
第六单元第一课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时间 8月28日主备人 宋静芝授课人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目标 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 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掌握 自由放任 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
第六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学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 石墨 和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知识回顾 什么叫元素。什么叫单质。考考你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