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9 20:05:12 阅读 4314

宿豫区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第二单元总第教时

教后反思:《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

课文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所以我以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让学生去自主结构文本,填充文本的空白和盲点。

一、抓住课题课题

板书课题时,故意漏掉“昆虫”两字,与学生交流,你的衣袋里一般会装什么东西?糖果、零食、小玩意、钱等等,对于“昆虫”这些会爬、会跳、会飞的不安分的东西,的确很让人费解,于是学生的头脑里就存着疑问了。打开课本,找出课文中三处描写“衣袋”的句子,都提到了“鼓鼓”的,从而带出课题中“装满”这个题眼。

二、两件事情的比较

学习这两件事,目的是为了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但这两件事又有不同:1.

观察昆虫之不同:“静静地观察”是法布尔完全沉浸在他的昆虫世界里了,他的观察已经是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不再是如抓纺织娘般的无意识行为。这说明在这两三年中,法布尔已经学会了如何观察?

2.纺织娘相对于小甲虫来说,个儿大、会叫而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抓起来也就轻松多了;但抓小甲虫可就不那么轻松了。课文中描写前者需要“三天”的时间,而后者“敏捷”地捉住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已经相当熟悉了。

从这一个侧面,更能体现他对昆虫的着迷。

三、对于“虫迷”的理解

课文出现了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所有教这篇课文的老师都会注意到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它们的细微区别。学习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后,学生对于“着迷”这个词语已有很好的感悟,至于“迷恋”的意思,可放在捉小甲虫后再理解。

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止,法布尔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仍然沉迷在昆虫的世界里!这就是“迷恋”,已经“恋恋不舍”了,深深地爱上了,已经无法分开了!而“痴迷”呢,则含义更深,从“痴”的偏旁出发,已经着魔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而课文中主要是指时间之长,从童年到壮年直至白发斑斑的老人,法布尔始终沉浸在对昆虫的研究中,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使法布尔由“虫迷”而成为了“科学家”!

四、“口袋”里装的是什么。

人们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他的雕塑上做了个高高鼓起的衣袋,为什么?这个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得很精彩,有“知识”、“兴趣”、“眼泪”、“欢笑”和“汗水”,更重要的是装了他坚持不懈一生追求的这种可贵的精神。

正如法布尔自己所说的“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五、略有遗憾。

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上网查找法布尔装满昆虫的衣袋的雕像,目的想设计一道习作练习——面对法布尔,你想跟他说些什么。可是,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这幅**。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

5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 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 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 一件是法布尔 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一课时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 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