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词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如梦令》。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如梦令》,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如梦令》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9、 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如梦令》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2)简介李清照。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了,以后我们将会读到的。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如梦令”是词牌名,它与**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今天我们开始学词。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4.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如梦令》。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渔歌子》,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
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9、词两首。
如梦令李清照。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学反思。10、 螳螂捕蝉。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认读“螳螂”两字后齐读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了国王攻打邻国的事。那么,“螳螂捕蝉”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能国说服国王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2、检查下列词语的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3)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
指名说,集体讨论。
乘虚而入:趁着空隙或趁人没有防备时进入。
不堪设想:堪:能够。不能想像将会再成怎样坏的结局。
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3、针对前面对课文质疑的几个问题,指名发言,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写这个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写经过、结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组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起因(1):吴王决定要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
经过(2-11):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结果(12):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分段熟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 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2.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
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3、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教学过程: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1. 请同学们翻开默写本,我们先来听写几组词语。
蝉悠闲自由自在。
螳螂拱着身子前爪。
黄雀伸长脖子啄食。
少年弹弓瞄准。
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读题)《螳螂捕蝉》
3. (出示插图)我们来看这幅图。看着图,再根据我们刚才听写的这些词语,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吗?先自己说说看。(学生练说)
4. 指名学生说,评价,再请人说。
①学生边说边贴板书:蝉,螳螂,黄雀。
②如有学生说到寓意,及时予以肯定:你能想到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并把它的寓意告诉大家,你很会思考。
如没有学生说到寓意,就及时提醒: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一则寓言故事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叫做寓言的寓意。如果你能在故事的结尾点明寓意,就会讲得更好了。
贴板书:一心想眼前利益没顾到身后隐患。
5.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寓言。
二.学文明理。
1. 在本文中这则寓言是一位少年讲给吴王听的,它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又是怎样讲述的呢?让我们认真地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要求。
2.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地、认真地朗读课文的2——12自然段。
找一找:在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话。把它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想一想:吴王从少年的话中“悟”出了什么?
评一评: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位人物,请你对他做出简要的评价。(并从书中找出理由)
提示:①可以在书上做批注。
②各自完成任务后,如有时间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老师将讲给你们分钟的时间自学,请你要抓紧时间啊。
3. 自学。
4. 全班交流。
1) 交流第一个问题。
①出示重点句:“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②朗读:真是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 交流第二个问题。
①贴板书:楚国,吴王,其它诸侯国。
吴王终于明白了:不能像蝉,螳螂,黄雀一样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啊。
贴板书: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读一遍)
3) 交流第三个问题。
①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少年的智慧。提升:勇敢要有智慧的支撑。一个好主意想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少年就是一位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的人。)
②读重点句:这两位人物都有令人喜欢的地方,但无疑少年是作者更加赏识的一位。因为正是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吴王明白了:做事(学生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的祸患。)
5. 朗读训练。
1) 现在你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你喜爱的人物。凭着你对这个人物的喜爱,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读好。
2) (出示要求)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这位人物说的每句话都有感情地读好。
3) 学生自读。
4) 指名读,评价,再读,教师参与读。
5) 齐读:老师读旁白,喜欢少年地站起来读,喜欢吴王的坐着读。
三.拓展。1.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啊?最好能联系实际谈一谈。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学会智劝, 深明大义,知错就该)
2. 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我相信学习了这一课,又一个道理已经铭记于你们心中了。读重点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隐患。)
3. 补充寓言。
螳螂捕蝉”既是一则有趣的寓言,又是一个能启迪人的智慧的故事。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吗?
四.布置作业。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案。第一单元。课题 1 长江之歌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初步理解诗歌内容。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题。1 长江的源头在哪?2 长江分别流经哪些省?二 尝试学习题。1 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2 读完后,说说这首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说...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计划。一 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 学习习惯。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2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3 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4 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2 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墨梅》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墨梅 语文教案。1 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3 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其他描写梅花及托物言志的古诗。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情感,感受美感,领悟方法。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