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发布 2024-02-12 20:10:04 阅读 404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适用年级: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学期课程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实施建议。

第一单元负数。

教学建议。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3.本单元内容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教学建议。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因此组织教学时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进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为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椎体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应让学生经历试验**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3.本单元用9课时进行教学。

第三单元比例。

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

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

3.本单元可用14课时进行教学。

第四单元统计图。

教学建议。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本单元所涉及的统计图(扇形图、折线图等)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故教学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重复旧知,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等。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2)对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要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不要被一些表面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则可分两步进行: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建议。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在数学上,一般是用反证法对“抽屉原理”进行严格证明,要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否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否从纷繁芜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抽屉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追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更要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4.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综合应用节约用水。

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本综合应用需要老师在提前以黑板报或课前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解,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匮乏具有一个更为深刻地认识,激发他们对生活中浪费水的数量进行研究的兴趣。可引导学生说一说收集到的节水资料,并让大家充分讨论有效的节水方案,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教学建议。1.注意概念的理解。

这部分复习内容概念比较集中,复习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举出例证加以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概念的含义,并促进理解。这样也能避免机械背诵概念条文的做法。有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通过对比、辨析,帮助学生搞清它们的异同点。

那些有待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如负数、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就更不能追求讲深讲透,只要让学生在教材给定的水平上,获得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就可以了。

2.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值计算都集中在本节中,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算理,搞清算法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练习。比如每天有计划、有侧重地练习一些口算和少量的混合运算,这样的分布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更好。

3.本节内容可以安排10课时教学。

2.空间与图形。

教学建议。1. 重视形体知识内在关系的梳理与认识。

这部分内容囊括了小学阶段所有学过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复习时可以先由学生回忆这部分中有关的知识,然后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

在整理和复习形体知识时,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呈现方式,将画图、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运用形体知识解决问题时,也应注意发挥图示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相关表象,数形结合,并注意组织必要的动手操作活动,促进思考、分析,借助直观解决问题。总之,要处理好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

通过整理复习和解决问题,在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3. 本节内容可以安排6课时教学。

3.统计与概率。

教学建议。1.注重过程性目标,经历数据的统计过程。

小学数学六年级 下册 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柳林镇第二小学。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日期 2015年3月10日。设计教师 李娟。教学材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适用年级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授课时间 圆柱和圆锥 10课时。比例8课时。图形的运动 7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 10课时。整理与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刘秀萍。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授课时间 负数3课时。圆柱与圆锥9课时。比例14课时。统计2课时。数学广角3课时。整理与复习27课时。一 课程目标 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目标。一 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1 理解倒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 写百分数。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设计者 郑州市惠济区固城小学焦琬茹。一 课程背景。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圆柱与圆锥 比例 总复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等。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