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学生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学习内容: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
“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这五个单元是新的内容,最后一个单元式“整理和复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目的是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会说出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会说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说出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过程,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内容:第一单元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二单元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三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四单元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五单元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六单元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应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实施对策:1.数与代数方面: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
2.空间和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4.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6.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课程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得分加入本组或个人积分中;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4)收集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导学案、作业情况、成绩等。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评定等级: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计算能力检测。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评定等级:(1)优秀a;(2)良好b;(3)及格c;(4)不及格d。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可用书面、口头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
2)结果性评价:当堂检测结果。
评审意见:本纲要的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便于教师实施。课程内容罗列清楚,重、难点及教学措施明确,实施意见方面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方面展开,概括全面,给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帮助、借鉴作用。
在课程的评价方面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不仅注重了结果的评价,更加注重过程的评价,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多样化。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下册数学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类型 必修课。学生 教材背景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从学生方面看 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基础教育 设计教师六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六年级 总课时60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2年2月 10日。一 课标 学材 学情及其它学习资源的分析。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一 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二 空间与图形 1 图形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数学 六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适用年级 小学六年级。课时 60课时。设计者 张元真。背景。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 负数 圆柱与圆锥 比例 统计 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 整理和复习 其中第六单元 整理与复习 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