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备课方案

发布 2023-11-28 07:40:03 阅读 5493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和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数据收集整理”是《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对“数据收集整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还能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的知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主要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前后例题的联系。

备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

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备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2.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4.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

2.经历在分类的基础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1.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2.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备重难点。重点。

使学生经历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难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预习题 一测量数学课本,铅笔盒 回形针的长。不提示测量工具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课堂练习。必做题。一。直尺大约 个长 橡皮大约 个长 铅笔大约 个长 长方体大约 个长。选做题。二。分别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例如橡皮 铅笔 文具盒等。思考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二下第一单元统计有两个例题 一个练习。例1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例2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 一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易错题

二年级第一单元易错题汇总。1.7 6 最大是 赵楠 2.7 6,最小是 赵楠 3.在 4 9 中,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胡梦雅 4.7,除数 最小可以填 丁婷 5.在 6的 里能填 顾少敏 a.6b.7c.5 6.按照下面的规律排列下去,第13个是 第20个是 胡梦雅 7.一个一个地数,600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