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稿。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事告诉人们:
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
失衡——狼**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鹿群的天敌,枪声响了25年,狼被杀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在毁灭。
最后得出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的道理。
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第1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先从整体入手,再以三组对比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多**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体验明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的过程中来。为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比较,**明理。充分运用电教**,在看、读、议、比中突破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出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考虑,复习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了一个回答范围较为广泛的问题:“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9《狼和鹿》这篇课文,初步学习课文后,第2页。
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初学收获。(当这个问题提出后,一开始,同学们的反应并不热烈,但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就都举起来了。
有复述课文的,有谈对狼或鹿新的认识的,有说从《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下上公开课的紧张与拘束消失了大半,对上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反馈。但因为同学们要说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发言,所以这一段花的时间偏长了一些。)二、精读比较,**明理。
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一)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
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
由图及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
第3页。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
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听,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二)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刨根问底,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
“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
第4页。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的设想展开。主要是借助多**手段,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
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在鹿群变化的前后比较这一块,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思考并交流数字后面的故事。多**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四)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一节课的**性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文章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能较好地将内部语言外化加以表达,而那些没有。
第5页。举手的同学更是我应该关注的对象。)三、扩展延伸。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狼和鹿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课。1 导入新课。a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狼和鹿 齐读课题 b 你喜欢狼还是鹿?为什么?生自由说。c 小结 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评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人们用哪个词来形容狼和鹿?在学生...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狼和鹿》第二课时
狼和鹿 第二课时。课文出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教学目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感受凯巴伯森林和鹿群的变化,从中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学习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语句感受凯巴伯森林和鹿群的变化,从中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
三年级下册《狼和鹿》第二课时教案
教师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朗读感悟,明白为什么狼是 功臣 而鹿是 祸首 从而增强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学生学习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 功臣 和 祸首 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狼是 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