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单元教案

发布 2023-11-21 01:47:54 阅读 2950

1.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2.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等。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如单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3. 本单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本单元的知识应用性很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很高。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对统计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比较易于接受。教材以体育方面的素材为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进而凸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 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以便于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

2. 通过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知识经验迁移及比较运用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统计知识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要从如何更方便地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在数学思考的基础上,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经验,进行尝试;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2. 要在展示学生合并作品的同时,通过交流,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3. 要结合具体的素材,引导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展开有根据的推断与**。

折线统计图 2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4、第105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六第1、第2题。

1.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难点: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投影仪等。师:同学们喜欢玩机器人吗?你想参加机器人比赛吗?淘气就是个机器人迷,他搜集了从2024年到2024年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师: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 )年的队伍增加最快。

你是怎么得到答案的?能不能更直观地看出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呢?

板书: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入手,设计情境,引出课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 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淘气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06~2024年)

师: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生1:这幅图的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生2:2024年,参赛队伍最少,只有394支。

生3:2024年,参赛队伍最多,达到了519支。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想一想,条形图有什么特点?要想直观反映2006~2024年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选择什么统计图更合适?请你们试着画一画。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主**。

师:淘气还画出了下面的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06~2024年)

师: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师:每年的参赛队伍在这幅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谁来指着说一说。

生:能。(学生指出)

师: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数量的?

生:点。(板书)

师:那现在能直观地看出来了吗?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最快?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

生:能。通过线的陡度来看,2007~2024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最快。

板书:平—不变;陡—变化快)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上升的趋势的?

生:折线。师:给这个统计图取一个名字。

生:折线统计图。

师:通过上面的问题,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板书:增减变化)

2. 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教材105页做一做。

师:要绘制折线统计图应该先做什么?然后呢?

生:先确定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并连线,还要在点的旁边注上数据。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完成上面的问题。

学生自主**,教师巡视指导。

**结果汇报: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说一下绘制的过程。

生:我们先确定出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的意义,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对应的点,最后把相邻的两个点连起来就绘制出了折线统计图。

师:很好,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1:我来补充一下,还要确定合适的单位长度。

生2:我也补充一点,每个点处还要写出对应的数据。

请同学们根据你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一说,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收集、整理你自己的身高数据,利用方格纸绘制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提示:读图时可从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进行。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评析。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确定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描点,连线,写出数据。

1.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

因此我选取了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作为情境问题,并用这个事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折线统计图。

2. 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后,我开始引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学生在**中找到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时巩固了教学成果。接着又训练学生读折线统计图,在读图时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a类。1. 小明把昨天的气温变化绘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小明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 )摄氏度。

3)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是如何变化的?你能猜猜这大约是什么季节吗?

2. 下面是好运快递公司2024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

1)( 月的利润最多,是( )万元。

2)( 月的利润最少,是( )万元。

3) 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多少万元?

b类。下表记录了一个温泉的水温变化情况,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 (1)1 (2)23 (3)从8点到14点气温逐渐升高,14点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可能是春季或秋季。

b类:统计图略。

教材习题。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

1. 统计图略 (1)47 (2)五年级 (3)略。

2. (1)我国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略。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6、第10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六第3~9题。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数据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绘制,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难点: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

投影仪等。师: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在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1:那么,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2:我们应该做一些调查,然后分析一下数据。

师:怎样统计呢?

生1:全国的数据肯定很大,上海的更有代表性,我们就调查上海的吧。

生2:我觉得应该多调查一些年份。

生3:我觉得用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体现变化的情况。

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数学**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师:下面是一个调查小组调查的2001~2024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和出生人口数。(出示教材106页例2)

2001~2024年。

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24年。

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师:同学们,上海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观察上面的两幅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

师:怎样比较方便呢?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思考中,体会形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22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能从课文的词句中感受小嘎子 严监生 凤辣子等鲜明的人物性格,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还原人物形象,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细心揣摩,体会这些词句在表现人物性格...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习作七

习作七。目标预设 1 回忆生活,选择写一个有着鲜明特点的人。2 学习运用动作 语言 外貌描写等方法,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3 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学习重点 在写前交流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学习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回顾拓展七1 单元测试222 人物描写一组。一 学习目标。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 语言 肖像 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4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