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
浙师大人文学院倪高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融的特点;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解题,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史实;
2.正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课文。、
3.讲解两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人,了解一段史实,学习一种文体,感受一种胸襟和气度。这篇文章就是《赤壁赋》。(板书题目)
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简介。
1)苏轼及“乌台诗案”
师:《赤壁赋》作者是谁?(苏轼)那么同学们了解苏轼多少呢?
(同学起来发言,老师总结整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1)(虽然) 才高八斗。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
2)(但是)仕途坎坷。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3)(却仍)豁达开朗。
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
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苏轼,害他坐牢。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
苏轼**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赤壁赋》就是他在游了赤壁(事实上不是三国中的赤壁,而是赤鼻矶)以后写下的,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二)关于“赋”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摛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三、倾情诵读,涵咏情致。
1、 检查预习,正音。
壬戌(rén xū) 举酒属客(zhǔ) 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 歌而和之(yǐ hè) 愀然(qiǎo舳舻(zhú lú)
山川相缪(liáo) 酾酒(sh横槊(shu渔樵(qiáo)
江渚(zh匏樽(páo zūn) 蜉蝣(fú yóu扁舟(pīan)
扣舷(xiín) 狼藉(j枕藉(ji嫠妇(lí)
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 少(shǎo)焉
2、 **录音,聆听欣赏。
1) 欣赏《赤壁赋》录音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断句和语气);
2)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自由诵读,熟读成诵。
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喜而笑。
乐) —悲) —乐)
四、品味鉴赏,合作**。
赏赤壁之景,品泛舟情。
1)提示重点字词和句式。
2)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壁赋》:“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摹这段的秋江月夜图景。
教学预设。作者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3)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教学预设:夜游赤壁之乐。
乐 ②饮酒赋诗之乐
澄清之美情景交融。
入景之乐 ——浑然之美记叙、描写和抒情相结合。
浩瀚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哪些词句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
明确:“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教师小结。师:第一段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象的感受。可以看出,苏轼在刚刚开始游玩的时候的情感基调是——乐。
好请同学们根据我黑板上的一点点提示,试着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背诵第一段,完成《学习方略》基础部分。
ps:板书设计。
赤壁赋。苏轼。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景色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活动举酒属客诵歌。
景色2东山之上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活动纵凌。感受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赤壁赋 第一课时
赤壁赋 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2.能力目标 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景 情 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3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 豁达的生活态度。重点难点。1 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2 ...
赤壁赋第一课时
赤壁赋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重点难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2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3 体会景 情 理三者内在的联系。设计思想 分两步 一 掌握 赤壁赋 的...
《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
赤壁赋 第一课时教案。鹿邑县第三高级中学郭敏。教学目标。一 知识和能力。1 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2 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旷达风貌之下满腔的悲愤。领悟课文景 情 理交融的特点。3 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二 过程和方法。诵读 感受 理解 讨论 鉴赏 背诵。三 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