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9第9课赤壁赋

发布 2023-05-16 11:12:28 阅读 9167

课时作业(九)

第9课赤壁赋。

—一个在苦难中超越的智者。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rén).桂棹(zhào).b.嫠妇(lí).舳舻(zhú).

c.酾酒(lì).江渚(zhǔ).d.匏樽(páo).蜉蝣(fú).答案:b

解析:a项,“冯”应读píng。c项,“酾”应读shī。d项,“藉”应读ji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举匏樽以相属挟飞仙以遨游..b.凌万顷之茫然何为其然也..c.山川相缪举匏樽以相属..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不知东方之既白..答案:b

解析:a项,介词,表目的,来。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副词,互相。d项,副词,已经。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均相同的一项是()

窈窕(tiǎo).冯虚御风(fénɡ).愀然(qiǎo).

山川相缪(liáo).横槊(shuò).正襟危坐(jīn).枕藉(jí).一叶扁舟(piān).

横江白露..a.愿举国为内臣..凌万顷之茫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之往来行李..b.

徘徊于斗牛之间..太子丹恐惧..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答案:d解析:a项,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指二十四节气之一。

“举国”古今义相同,均指整个国家、全国。b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斗牛,古义,星宿名,指斗宿(南斗)和牛宿;今义,指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c项,茫然,古义,指旷远的样子;今义,指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夫人,古义,指那人;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d项,恐惧,惊慌害怕。

狼籍,凌乱的样子。古今义相同。

4.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固一世之雄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渺渺兮予怀④何为其然也⑤客有吹洞箫者⑥客何为者。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⑧而今安在哉⑨甚矣,汝之不惠abcd答案:d

解析:①判断句,②被动句,③⑨主谓倒装句,④⑥宾语前置句,⑤定语后置句,⑦状语后置句。

5.名句默写。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舞幽壑之潜蛟。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课文,完成6~8题。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答案:c

解析:c项,酾,斟、倒。

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凌万顷之茫然.a.其声呜呜然.赤壁之下游于.b.斗牛之间徘徊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舟中相与枕藉乎.

缪:缭、盘绕。酾:酒。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中小洲。.

顺流而东也.d.

固一世之雄也.

答案:c解析: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介词,在。c项,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介词,在。d项,都是语气助词。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答案:(1)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2)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读《庄子》,叹曰: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

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①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②,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宣、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③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②手实法:宋神宗时所建立的令民自报田地财产的办法。③媒蘖:比喻借端诬蔑构陷,酿成其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擢冠多士冠:为第一名,为首名。.b.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

购买。.c.朝廷知法害民,罢之罢:罢免。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到去。.答案:

c解析:c项,罢,废除,废止。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②轼上书论其不便③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⑤徙知湖州,上表以谢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a.①④c.③⑤答案:b

解析:③是卒长的行动,⑤是写苏轼向朝廷谢恩,⑥是苏轼被贬后的生活。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到了他加冠礼的年龄,已能博通经史;嘉祐二年,《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十分惊喜,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b.韩琦认为苏轼有才能,必成大器,但需要慢慢培养;如果立即任用他,那么天下的士人未必认为恰当,恰恰增加了他的麻烦。

b.①②d.②③

c.苏轼在徐州任职时,黄河决堤,他先将逃出城外的富人赶回城中,以此稳定民心,并与手下日夜奋战,最终保全了徐州。

d.在湖州时,苏轼因写诗而被李定等人指责是诽谤朝廷,由此被贬黄州。到黄州后,他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答案:a解析:a项,“特录他中乙科”错。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译文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答案:(1)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按照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

2)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到二十岁时,就博通经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读《庄子》时,感叹地说:

“我从前有的见解,未能说出,现在看到这部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门客曾巩所作,便放在第二;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来以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治平二年,入朝掌管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按照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

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要在朝廷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使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牵累。

”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下令要开封府购买浙江的灯,而且命令降低**。苏轼上疏说:“陛下难道喜爱灯吗?

这不过是奉承皇太后和皇后的欢笑而已。但百姓不能每家都明白,都认为以不急用的耳目玩物,夺去他们衣食所必用的钱财。这件事极小,而关系很大,请求追还成命。

”皇帝就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利。王安石更是大怒,叫御史谢景温论奏他的过失。

苏轼就请求到外地任职,做了杭州通判。

当时新的法令纷纷颁布,苏轼在这时,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宁。改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自报财产的手实法,不立即实行的以违反诏令论罪。

苏轼对提举官说:“处人违反诏令之罪,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法令。

”提举官吃惊地说:“你慢一点推行新法。”不久,朝廷知道这法子有害于百姓,便废除了它。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毁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

“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于是)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

“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

苏轼住在。

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城。他又请求调发明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对百姓不利的事不敢说,用诗来讽刺,希望对国家有益。御史李定、舒宣、何正臣摘取他表章中的话,并且借端构陷他所作的诗是诽谤皇上,(把他)逮捕到御史台监狱去,想处他死罪。

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便用黄州团练副使的官职安置他。苏轼和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三、语言运用。

1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答题。

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了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1)第___句与本段的话题不一致,应删去。(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答案:(1)二(2)苏轼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14.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

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受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答。答案:(示例)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除他的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解析:将句子重组为单句,实则考查的是将复句变换为单句。复句变单句,应先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然后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归到中心句里去。

四、一法一练。

绘声绘形。本文写景绘声的笔法堪称一绝。作者描写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

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泪。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如何做到绘声绘形呢?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如何绘声。1.运用博喻的手法:

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2.运用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

3.运用联想、想象,描绘意境画面。

15.请你运用通感的手法,写一段展示**魅力的文字。不少于。

答。答案:(示例)莫扎特的**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节奏。

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荫在它们的脚下延伸,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赤壁赋1作业纸

赤壁赋 作业纸 1 学生版 一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望 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如 纵一苇之所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方 方其破荆州望美人兮天一方 然 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于 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是饮酒乐甚 歌 歌窈窕之章歌曰 桂棹兮兰桨。倚歌而和之。为 何为其然也耳得之而...

赤壁赋 第一课时

赤壁赋 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2.能力目标 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景 情 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3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 豁达的生活态度。重点难点。1 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2 ...

赤壁赋第一课时

赤壁赋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重点难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2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3 体会景 情 理三者内在的联系。设计思想 分两步 一 掌握 赤壁赋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