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导学案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3 13:32:05 阅读 4322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氓》第一课时编号。

主备人:胡伟华审核人:胡伟华宋颖授课时间:2024年11月。

学生姓名: 学号: 课前批改: 课后批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经的句式、体制、手法等常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知识链接】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现的“**”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身量苗条,体格**”“卖弄**”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

合作**及展示】

1、听泛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2、学生根据泛读,自由朗读。

3、合作**整理文言基础知识:

第一小节:重点词语注音:氓( )淇水( )愆期( )将子无怒( )

重点词语翻译:

1)蚩蚩2)即。

3)涉4)愆

通假字:匪来贸丝。

将子无怒。古今异义词:(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 )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 )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 )

翻译重点诗句:

1)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4)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5)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小节:重点词语注音:

垝垣(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咎言( )

重点词语解释:

1)乘2)垝垣3)涟涟4)尔

5)咎言6)贿迁。

古今异义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 )

翻译重点句子:

1)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2)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5)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小节:重点词注音: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犹可说也( )

重点词语翻译:(1)沃若 (2)于嗟3)耽

通假字: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翻译重点语句: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5)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课堂小结】背诵前三个小节。

点火预热】完成《氓》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反思】

《氓》第一课时

科目语文第 14 周第 1 课时使用班级高一全 总第 78 课时制作人王红星制作时间 11 月16 日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日期得分。学习目标 1 读准字音 节奏,准确流利地朗读全诗。2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前三章内容。知识链接 诗经 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

第一课时导学案

字词导学案 第1课时 一 自学自练。一 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至少3遍,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注意初读课文时,首先标好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提示 可以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语放入其中,把话说通顺 也可以按四要素 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来说清楚。这篇课文主要写...

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 沧海桑田 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 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