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惯性(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知道惯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目标制定依据:
1、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学科,就惯性而言,在生活中惯性现象处处可见。
2、 学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才能去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 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
1) 物体惯性的大小反映了改变物体原先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2) 物体的惯性不是外界施加的,所以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克服惯性”
3) 惯性不是力,不能与力的大小进行比较。
4、 通过实验,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并考验学生的语言规范性,结合实际情况教育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准备:1、 在教学过程中最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只用“惯性”二字解释惯性现象,或者是语言不规范,言之不成句不成理。所以在“惯性”的定义引出后就直接规范用词并举例。
2、 惯性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学生不一定会在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思考要多加提示和引导。
3、 课件准备:鸡蛋惯性实验,车辆行驶中的惯性现象,车中抛球,模拟车祸现场。
实验器材:小球惯性实验,小车,装有红墨水的烧杯。
4、 让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1、 引入。
以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抗金小故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物体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提高学习的兴趣,及对物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实验。
实验一,二引出“惯性”的概念,让学生体验由实验,描述现象到总结结论的过程。说明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不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称为惯性。
强调定义关键字:“一切物体”,“保持原先运动状态”,“性质”
3、 运用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4、 研究惯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列举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到《物理学习活动卡》p21“做做想想”,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性和思维活跃性。
5、 列举生活中惯性的利弊。
1) 将理论结合实际。
2) 提示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
3) 检验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课时课题教案
第一课时课题 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6页 108页,例题及 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
第一课时课题太阳
第一课时课题太阳,我们的朋友。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的 1 学习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是人类的本能,观察太阳我们的朋友带给了我们什么。2 学习如何科学使用测量仪器,科学采集数据,记录 认识采集数据在科学 活动中重要意义和作用。重点 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测,采集数据并做记录。难点 科学观测太阳的高度,...
课题三 第一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一 学习目标 1 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二 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动画 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意大利的 死狗洞 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 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却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学完今天的这节课,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