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7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能正确书写“严、寒、耐”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两种说法,能复述,并能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3初步培养学生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恐龙的灭绝教案精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大朋友,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恐龙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恐龙(板书)。让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大朋友打打招呼吧!
2.你们对这些大朋友有什么了解?(指名说)与生活的小动物相比有什么感觉?(引出词语:
庞大)庞大:看“庞”的字形,你有什么感觉?(庞就是很大的意思,大也是大的意思,庞大就是很大很大的意思)3.老师也为你准备了一段关于恐龙的资料,你们自己先读读。
你知道了什么?(标红:三四百万年、大约两亿年)谁大?
第1页。大多少呢?(课件演示)看了图式你有什么感觉?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比确实是短多了!相信再读这段话,同学们会读得更好!(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这就是恐龙生活的年代——草地上有恐龙、森林里有恐龙、水中有恐龙,天空中也飞着恐龙!/可是现在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指名问)(出示: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指名问。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恐龙的灭绝(补充全课题),齐读。
二、以读代答,整体感知。
1.老师知道你们昨天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用你们的小手来告诉老师都读了几次了?真能干呢!最少的同学都读了两次,最多的同学都超过5次了呢!看来同学们都有着很好的预习习惯。
2.那老师马上来检查一下:课文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好几种说法,谁来读读第一种说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他是不是读正确、读通顺了?(学生读,及时正音)只有5种说法吗?(第四自然段的最后“……说明还有很多很多的说法)3.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前两种说法。
三、研究第一种说法。
1.自由读,指名读。读准一个词:耐不住(“不住”读得轻短些)。
第2页。2.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耐不住严寒呢?(指名说)出示句子:
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它们不能像蛇和乌龟那样,借冬眠来躲避寒冷。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板书:没有、没有(边板书边说:因为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也没有皮毛来保暖,所以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3.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了!我们知道,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每一年都会经历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这一次就耐不住严寒了呢?(引出词语:
突然)怎么样是“突然变得十分寒冷”?(一下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
4.我们来看看恐龙面临的是怎样的寒冷!(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这就是十分寒冷,这就是严寒。
5.同学们,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如果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或者它有皮毛来保暖,也许它就不会这么快就灭亡了!/article/正因为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再加上没有皮毛来保暖,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多令人感到可惜呀!拿好书,带着自己的感受再去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四、研究第二种说法。
1.这是关于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什么呢?
第3页。**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自己去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谁愿意把这种说法读给大家听?(指名三个学生)一人读一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把这种说法读清楚、读明白了!
3.老师也想和你们配合读一下行吗?老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真好,刚才你们还读准了这个词:尘埃——看看字形,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把飘浮在空中的小土就叫做尘埃!)枯萎——看看字形,又有什么发现?(植物快要死了就叫做枯萎)
恐龙的灭绝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能正确书写 严 寒 耐 三个字。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两种说法,能复述,并能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3初步培养学生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一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恐龙的灭绝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大朋友,...
恐龙的灭绝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31 恐龙的灭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 谜 寒 等生字。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积累词语。3 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 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 1.会读 会写本课生字。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恐龙的灭绝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设计思路。神秘的 恐龙 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如何借助这篇极具吸引力的课文,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文,理解 积累词语和句子,同时,了解恐龙灭绝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继续 恐龙灭绝之谜的欲望呢?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 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