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院前小学胡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做角、感悟角有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有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并能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初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课件、三角形纸板、五角星、三角尺、闹钟、剪刀、塑料小棒、硬纸条和钉子、折扇、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设问置疑,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熟悉的三角形纸板,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生:三角形纸板)它是什么形状的?(生:三角形)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谁能上来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分别在**?
教师和学生一起指角,引导下面的学生用手一起比划。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三角形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的动漫人物──喜洋洋。
喜洋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神奇的数学王国里去探索角的秘密,你们一定都等不及了,快跟我一起走吧!”
2、出示例1主题图。
喜洋洋:“小明和小红两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物品?”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指名学生口答。(生: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板、纸工带、三角尺、正方形、闹钟)
喜洋洋:“它们上面都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角,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并且非常喜欢的动画人物喜洋洋引出认识角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自主合作找角。
教师: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说一说并指一指,它们的角分别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呢?(学生指角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正确的指角方法)
4、抽象出角。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找到了物体平面上的角,现在如果要把这些角从物体上“搬”下来,画在纸上会是什么样子呢?(多**出示剪刀、三角形和闹钟,然后演示角从它们上面抽象下来的过程,最后屏幕上只保留三个角)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角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认识,因此,在教学时注重演示将角从物体上抽象下来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5、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朋友们想摸一摸角吗?(生:想)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感觉一下角的样子。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指出:角上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从角的顶点起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
教师: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你能指出课本上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题。
喜洋洋:“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角的知识,现在你能完成下面两道练习题吗?”(多**出示想想做做两题,学生抢答完成,复习新知)
2)找身边的角。
教师:小朋友们,其实角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许多角,你能找到他们吗?
学生观察,找角,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根据新学习的知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在实物上找角。既巩固了新学习的知识,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2、请小朋友们到小组中,和其他的同学比较一下,你们搭的角有什么不同?(生:我们搭的角不一样大)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做角这一活动过程,既能巩固对角的图形的认识,也能引导学生在做角的同时形成对角的大小的思考,为下面学习比较角的大小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感悟角的大小。
1、初步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你们搭的角不一样大,那你们知道谁搭的角大谁搭的角小吗?和同组的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教师说明:角的两条边分的越开角就越大,靠的越近角就越小。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出角是有大小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探索出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看看下面这三个钟面,它们的时针和分针都行成了一个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叫最小吗?(生:第一个最大,第三个最小)
3、角的大小比较。
学生活动: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出大小不同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角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之间的关系。
4、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喜洋洋:“观察纸扇打开和剪刀合拢的过程,它们的角分别有什么变化?”(多**先后演示纸扇打开和剪刀合拢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拿出一张纸,用它折出一些大小不同的角,看谁折得最多。
设计意图】:又一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2、下面这两个钟面上的角,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多**出示两个时针和分针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的钟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激发其探索意识和思维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考。第二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进一步思考,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生:角)你知道角的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用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知识要点,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也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呼应。
五、感受角的作用。
多**演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角,让学生感受角的神奇作用。
设计意图】:用欣赏生活中的角结束本节课,再一次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反思: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于生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多次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三角板引入角的概念,在自己的身边找角,从剪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一直到最后折扇和剪刀上角的变化问题无不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课堂于学生。
本节课在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索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在多种感官的协调下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在初步认识角后,学生又通过搭一个角的活动,合作**感悟出角是有大小的,并能初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
三、充分发挥多**教学的优势,变抽象为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成了教师的重要工具。在初步认识角时,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先在实物上闪动角,然后再去掉实物抽取角,很自然的将实物中的角与平面几何图形中的角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角的表象,促进学生对角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画角时,通过多**的演示,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画角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在演示活动角时,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之间的关系,变抽象为直观,充分发挥了多**教学的优势,效果极佳。
《认识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设计。汤池中学附小孙丹。一 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通过观察 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判断角 做角。3 通过小组合作 集体交流等活动 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意识。4 在生活中找角,感受生活中处...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 课本64 66页。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 课件 活动角 两根小棒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角
第六单元认识角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册64页 65页。本单元包括认识角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以及欣赏设计等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发展空间想像力的主要内容之一。认识角 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组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