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文言诗词的判断(一)教案。
一、借助字形推断。
趣味引导】左耳旁:“陷阱”,这可是用来捕猎(当然也包括陷害人)用的,自然设置陷阱的时候,不可声张,不要大声说话,要注意不能被人(猎物)发现,不要被别人听到; “阴”“阳”,看阴阳,讲究地气宅子的风水,也是从来不向别人声张的,要保密的;与此类似的有“院”“阵” “队” “防” “阻” “限” “险”“ 陡”“除”等。
右耳旁:“都”都城,都市,大家都如何如何,自然不需要顾忌了;“邯郸”地名自然要叫得响亮了;“部”明确分出的部分和办理公事的地方都叫部、部门;还有“郡” “郭” “郊”“邮”等
方法总结】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
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八百里分麾下炙。
2)抱而适市过故人庄。
3)蜀之鄙有二僧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4)一箪食,一豆羹执策而临之。
5)生而眇者不识日眄庭院以怡颜。
二、借助词义引申推断。
趣味引导】兵,兵器---拿兵器的士兵---士兵组成军队---军队发动战争---战争需要兵法、军事力量。
寒,一个人冷得瑟瑟发抖,那是因为他在寒冷的季节太贫寒,而亲戚朋友看不起的目光又让他内心恐惧(寒心),不敢出门。
方法总结】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词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一个实词的意义可能很多,但一般都是由本义或常用义引申、比喻、或假借而来的。我们如果能够了解词语词义的引申演化过程,在阅读时学会适当的引申推想,就往往能够对词义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食。1)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 食马者,不知其几千里而食也。
2.朝。1)朝服衣冠,窥镜。
2)割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4)两朝开济老臣心。
朝”的本义是“早晨”,因为臣子朝见君主在早晨,就引申为“朝见”,由“朝见”引申为“朝堂”“朝廷”,再引申为“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和“唐朝”“宋朝”中的“朝代”这两个意思。
朝:早晨朝见朝堂、朝廷朝代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这提醒我们:抓住实词的本义、常用义,适当的作相关的引申联想。
三、借助句子成分推断。
趣味引导】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绳之以法。
2)神弗福也; 小可不才。
3)左右欲刃相如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将军披坚执锐。
方法总结】语法分析就是分析所要解释的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何种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补语+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份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一般的句子结构: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定语 + 宾语。
名、代词副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名、代词。
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两朝开济老臣心。
4)不臣之心。
附:每课一练。
一、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 通五经,贯六艺。
3)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金就砺则利
3)晋王系燕父子以组。
4) 闻床下有细琐声,烛之则狗。
三、讲述下列文言小故事。
(一)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二)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
”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第二课文言诗词的判断(二)教案【体例如第一课】
第三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第一课时。一、导入。
202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万之师”的现代版。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张仪、苏秦、诸葛亮。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
二、《左传》其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三、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是公元前 632 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概述本文的故事。(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师引导大家概述)
2.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各段段落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1段:**围郑。第2段:临危受命。第3段:智退秦师。第4段:晋师撤离。
五、课文赏析。
第一段讲解:两军布阵“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师示范串讲梳理第1段。
要点:(1)生齐读第1段。
2)师示范串讲梳理第1段。(为后文的接龙串讲做示范)
3)留时间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字词上得到落实)
4)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段知识点:(为后文学生的讨论归纳做示范)
贰:从属二主; 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5)师引导学生串析本段:
晋候、秦伯围郑”阐明形势:兵临城下,形势严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阐明原因:两事均与晋利害相关,与秦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阐述两军驻扎位置: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说秦埋下伏笔。
6)师引导学生即兴背诵本段。
第2段。第二段讲解:烛之武出场—— 一波三折。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许之。烛之武出场的原因有三:
1.逮有生之年,施展才华。
2.郑伯诚恳的态度。为人臣,当为国效力。
3.自己以后在郑国安身立命的考虑。
1)男生齐读本段。
2)女生接龙串析本段。(师点拨)
“佚之狐言于……师必退。”
a.形象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即“才”)。
b.在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
c.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辞曰:“臣之壮……也已。”
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鲜活。
公曰:“…许之。
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
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
高一第一课时教案
知识梳理。一 机械运动。1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它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二 物体和质点。1 质点定义 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突出 物体具有质量 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注意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不同于几何...
新高一补课第一课时知识检测
一 写出下列单词。面包 司机 学习 打扫 香蕉 经常 有时 学生 歌手 睡觉 跳跃 橘子 微笑 椅子 哭。猫姐姐 爸爸站坐。二 写出下列短语。打篮球上网洗脸。吃饭上学 睡觉。看电视看电影看医生。三 写出下列名词复数。1 orange2 class3 shelf4 monkey5 piano6 chi...
教案 第一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巩固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知识 2 使学生能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3 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剂等概念 4 培养学生 自主 合作 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上 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让学生掌握化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