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发布 2023-09-12 16:35:52 阅读 667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2、通过课文分。

析,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认识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3、理解本文阐述观点的思路,学习对比说理的方法。4、诵读课文,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正确认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2、难点:

理解本文阐述观点的思路和对比说理的方法。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常常去图书馆借书,那么当你借到了你所需要的书时,你会怎么样呢?二、作者以及文体介绍1、袁枚( 1716 - 1798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著名诗人。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2、解题:

(1)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而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如《爱莲说》。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三、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正音。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摩mó俟sì辄zhé俸fèng庋guǐ夫fú人①假ji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jià假期②省xǐng故有所览辄省记shěg节省③ju翻卷juà素镡灰丝时蒙卷轴(2)学生散读,熟悉。(3)全班齐读,掌握。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四、疏通第。

一、二段1、黄生允修借书。随园。

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重点字词:(1)随园主人:

作者袁枚自称。(2)授:交给。

(3)以:把参考译文::第一段先说黄生借书,引发下面的议论。

2、书非借不能读也。参考译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3、子不闻藏书者乎?参考译文:你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

4、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重点字词:(4)七略:

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5)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书子集四库。

参考译文: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皇帝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5、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重点字词:(6)汗:使。

流汗;塞:使。塞满。

指搬运起来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参考译文: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

6、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重点字词:(7)祖父:

祖父和父亲。(8)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参考译文:除此以外像祖辈父辈收藏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7、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参考译文: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重点字词:(9)夫人:

那人。(10)假:借。

(11)惴惴:忧惧的样子。参考译文: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9、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俟异日观’云尔。”重点字词:(12)业:

已经。(13)庋:放置,保存。

(14)俟:等待。(15)观:

看。(16)云:句末语气词。

”第二段提出观点,并用一系列的实例和说理论证这一观点。五、作业布置:1、朗读背诵第。

一、二段。2、翻译课文,积累生词。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组员 孙婷鲁兴平周查会 王烈雪陈春燕 180 2015年4月9日。花溪二小五年 四 班心理健康教育。1 处于儿童期与青少年期的交替阶段,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不够正确,始终处于物质上依赖和精神上寻求独立的矛盾之中。2 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

aieiui》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必备欢迎 ai ei ui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小朋友们,有6个老朋友又来看望我们了,让我们瞧瞧他们是谁呢?贴出6个单韵母 熟悉吗?谁来介绍一下?指名读 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嘴形从大慢慢变小齐读,注意嘴形 如果他们戴上一顶小帽子,你还认识吗?边说边在韵母加标调 我请一组小朋...

《白鹅》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13 白鹅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了解白鹅的特点。4 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拼读 记扩大词汇量。2 通过朗读 理解课文方法。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