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

发布 2023-05-16 04:43:28 阅读 3812

《定风波》 新授课。

设计人:孙东阳审核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编号:18

使用时间:2013.5班级姓名。

新课导入。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学习目标。1. 学习古诗文的诵读技巧并能背诵、默写这首词。

2. 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 学习古诗文的诵读技巧并能背诵、默写这首词;

2. 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学习方法 : 反复诵读,合作**感悟蕴含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方面,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苏轼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

1, 相关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元丰五年(2023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3. 豪放词特点。

情感内容:多表达对国计民生的关心,壮志难酬的苦闷。

情感特征:大气磅礴 ,气势雄壮。

写景特征:大处着笔、视野开阔 ,气象恢宏。

抒情特点: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一泻千里。

课前自学。1、注音。

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 )

2、字词释义。

芒鞋:吟啸:

料峭:补充注释:

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骑“马”则是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之列。

向来:刚才,方才之意。如“失向来之烟霞”

3、自行翻译词前小序(在课本上做记录)。

4、反复诵读,尝试背诵。

课堂诵读赏析。

1 小组诵读展示(诵读形式由小组自创)。

2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

下片写雨后天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合作**。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1)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而作者的反应怎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明确:自然风雨(穿林打叶) 莫听何妨吟啸徐行沉着镇定。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这一心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人生风雨谁怕任平生泰然处之、无所畏惧、潇洒从容镇定洒脱从容旷达。

3)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但雨过天晴后,本应欣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晴回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心中无晴雨宠辱偕忘超然物外。

人生态度旷达洒脱乐观。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旷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3、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 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

明确: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

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

”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课堂小结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及旷达的情怀。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 一样豁达。

拓展阅读――高考中有关苏轼材料成功运用典例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

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

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

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东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永垂不朽。

课后小练笔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苏轼的诗文,也了解了他的生平,看他的作品就是和这位伟大诗人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你对苏轼又有何认识呢?请以“感悟东坡”为话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作文。

作业布置:1 背诵默写全词

2 课下收集有关苏轼的诗词名句。反思。

定风波教师版 1

定风波 导学纲要。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 知任论世 鉴赏诗歌的方法。2.学习赏析 评价诗歌中的形象。3.理解作者旷达的情怀。4.拓展写作,深入地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教学重难点 1.学习赏析 评价诗歌中的形象。2.理解作者旷达的情怀。3.拓展写作,深入地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

学案模版2 教师版

语文学科导学案高二 班组姓名2014年月日编写人 段欣宇教学日期总课题序号总课时1节 项羽之死 课题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课型。新授课。2 通过对人物语言 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 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黄山记》学案 教师版

黄山记 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庞彩花时间 2013.2.15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2 难点 语言简练巧妙 热情奔放。学习课时 2课时。第1课时。1 走进作者 徐迟 1914 1996 浙江省吴兴人。现代诗人 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商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 二十岁的人 散文集 美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