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第一学时)
班级姓名教师。
教学目标】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识记积累重点文化常识。
2、积累并掌握段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3、疏通段大意,理清这两段内容层次并背诵。
4、学习正确运用比喻论证来说理。
教学重点】掌握段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比喻论证来说理。
导学部分】一、知识链接。
1、识作者:
1)“辞赋之祖”的文学家。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多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誉。
2)“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对立的两派。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的作用。
荀子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2、知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渐趋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为统治阶级辩护。荀子则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3、晓常识:
先秦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先秦诸子散文风格多样,或气势磅礴,或雄辩锐利,或浪漫奇幻。诸子散文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子散文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了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散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的专题**,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鲁班为母改墨斗。
墨斗由墨仓、线轮、墨线(包括线锥)、墨签四部分构成,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
墨线端部有个线坠儿,木匠师博却称它为“替母”,也有叫“班母”的,是一个意思,都是为了纪念鲁班母亲的。
相传鲁班发明了墨斗盆子,当时,鲁班还没有娶媳妇,收徒弟,平时干木工活,总是叫老娘给他拽着线头弹墨线。老娘年岁渐渐大了,七十多岁了。俗话说:
人过七十古来稀。鲁班正年轻力壮,做活又好又快,老娘每天替鲁班拽线,一会东,一会西,忙得气喘吁吁的。鲁班不仅对人好,为人又孝顺。
他有意不想请老娘拽线,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有天,鲁班到河边去洗菜,看见人家蹲在芦苇丛中钓鱼。没一会提鱼竿了,一拎,线头上的鱼钩,钓了一条大螂鱼,活蹦鲜跳,怎么蹦,怎么跳,也溜不掉。鲁班望后动了心,忙不迭跑回家,照鱼钩样子,做了一个“r”形小铁钩,木工师傅却称为线坠儿。
线坠儿扣**头上,要弹线了,把它往顶头一钩,一戳,线拉过来轻轻一弹,行了。从此,鲁班弹线再也不要麻烦老娘了。
过了不久,老娘过世了。鲁班下起木工活,一弹线拿起墨斗上的线坠儿,就想起自己苦了一辈子的老娘,他便把这墨斗上线坠儿起名叫“替母”,也有叫“班母”的,主要是不忘劳碌一世的母亲。“替母”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孝”的体现。
二、熟读第。
一、二段,完成填空,逐句翻译,疏通句意。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青:靛青。 于:
介词,从,由。 句式:状语后置句)而青于蓝;(而:
连词,表转折,却。 青:颜色深。
于:介词,比。 句式:
状语后置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凝结,变为,形成。
于:介词,比。 句式:
状语后置句。)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中:
zhòng 符合,合乎。 :róu 通“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以为:把……做成。 认为。
曲: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句式:
省略句, (之)以(之)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虽:即使。
有:通“又”。 槁暴:
gǎo pù 晒干。 挺:直。
然:这样。 句式:
判断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直:形作动,变直。 金:
金属,这里指金属做的刀剑等。 今义:一种贵重金属。
就:动词,接近,靠近。 砺:
磨刀石。 利:形作动,変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博地学习;学问广博精深。 而:
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参省:cān xǐng 检查、省察。 乎:
介词,相当于“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
通“智”,智慧。 明:明达。
而: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
**部分】(a层)
一、明层次:
1、第1段提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2段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论证方**述这一中心论点的?认真思考,填写下表。
解析】本文第1段揭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2段作者用了比喻论证,以五个比喻句,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的角度来论述——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部分】(b层)
二、品艺术:
2、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文章用“君子曰”开门见山地点出中心论点。
2)好处:①用“君子曰”提出中心论点,使论点更具有权威性。②统领全文的作用。同时③使论点突出鲜明,加强了整篇文章的论证气势。
3、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这三组设喻从。
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请简要分析。
明确】不可以,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①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木直中绳……使之然也”的比喻来论证学习可以改造人。
③“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被省略的“锯”“磨”二字,都表示持续的动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
检测部分】(a层)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颜色深。
c.木直中绳, 以为轮中:合乎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槁暴:晒干。
1、【答案】b 应为靛青。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劝:劝说b.冰,水为之为:变为、形成。
c.金就砺则利就:靠近、接近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省:检查、省察
2、【答案】a 劝勉、鼓励。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以为轮 b.虽有槁暴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答案】d 【解析】a.“ 通“煣”。b.“有”通“又”。c.“知”通“智”。
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学不可以已 d. 以为轮。
4、【答案】c 【解析】a.金,古义:金属,此处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一种贵重金属。b.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d.以为:
古义是以之为,即用……制成;今义是一个动词,认为。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青,取之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两个“于”意义相同,两个“而”意义相同 b.两个“于”意义不同,两个“而”意义不同。
c.两个“于”意义相同,两个“而”意义不同 d.两个“于”意义不同,两个“而”意义相同。
5、【答案】b 【解析】于:①介词,从。②介词,表比较。而:①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②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而且”。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为轮,其曲中规曲: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b.木直中绳, 以为轮 :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用作状语,每天d.故木受绳则直绳:名词作动词,用绳子比量。
劝学教师版 1
劝学。荀子 一 作家及作品。荀子 约公元前313 前238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 今山东临淄 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 学宫领袖 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 今山东枣庄东南 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1山中访友导学案教师版
年级 六年级主备教师 吴小月审核人 王美容。学习目标 1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 拟人 排比 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2 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 细心...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 1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目标。1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2 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 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