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张九龄。1、复习检查检查《春江花月夜》名句默写。
1、春江潮水连海平2、江流宛转绕芳甸。
3江畔何人初见月4人生代代无穷已。
5江流宛转绕芳甸6江天一色无纤尘。
7此时相望不相闻8鸿雁长飞光不度。
9斜月沉沉沧海雾10不知乘月几人归。
二、导入新课。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了他们的哲理思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九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三、目标展示。
1.了解张九龄的生平和相关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内容,赏析“生、怨”等重点字词。
3.鉴赏诗歌即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预习提示。
1、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贬为荆州长史。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
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谥号文献。
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诗,有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与陈子昂的诗风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
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2、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五、解惑新授。
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所描写的场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2)诗的标题为《望月怀远》,哪些是写望月的?哪些是写怀远的?
首句写望月,其余皆写怀远。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由题目“望月怀远”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研习诗歌,理解诗意。
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怨”什么?为何会“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彩。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2)颈联中“怜”和“露滋”分别有何意味?
“怜”应有怜爱之意。屋里烛光很耀眼,月光却是那么明亮。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写出诗人凝神“望月”相思时间之久。
3)“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4)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梦”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相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觉吧,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3、再读诗歌,鉴赏手法。
1)首联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即景生情,写出了雄浑扩阔大的意境。 此联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2)颔联从抒情方式上看,属于哪种?
直抒胸臆。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承接首句。
6、达标检测
1、用两分钟时间背诵本诗。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中,“生”字好在**?“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
生”可译为“生出”,大海那边生出一轮明月,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的天地,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用拟人手法,月共潮生之后, 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
“共”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一下子把自己的怀远之情与天下人共通的怀远之情融合在一起。
3、对《望月怀远》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首联写景,辽阔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明月。即景生情,诗人想起远在天涯的友人,此刻与“我”同望明月。前句“望月”,后句“怀远”,紧扣诗题。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生“怨”,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以至于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描绘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灭烛”月光满屋,更加可怜月的孤独;“披衣”庭院散步,露水湿衣,相思之浓。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对友人思念之切,情感真挚,深化中心。
分析:“更加可怜月的孤独”错误。“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农历十五左右。(望月:即是遥望月亮,又可理解在满月之际农历十五)
七、学习总结。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八、作业巩固。
1、整首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因望而怀,寓怀于望。开头一句 “天涯”二字照应到了“远”,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三、四两句写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五、六句转写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人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用何种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的?请指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1山中访友导学案教师版
年级 六年级主备教师 吴小月审核人 王美容。学习目标 1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 拟人 排比 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2 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 细心...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 1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目标。1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2 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 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法指导。...
语法冠词 1 导学案教师版
龙涤中学英语学科导学案。2013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 二 年级编号 no.主备人 王贺 审核人 李凤成 审批人 庄树波 使用时间 课题 article 1 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题。学习重点learning important 知识链接knowledge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