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沧海》
精读】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以纯粹写景闻名的杰作,也是第一首借景抒情获得巨大成功的绝妙好诗。这首诗篇幅不长,但笔势富于变化,很恰当地表现了诗人登山临海时的激荡心情。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诗人以沧海自比,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明人钟惺在《古诗归》中说:“《观沧海》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道出了此诗的特点。
精练】1、 《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次北固山下》
精读】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是脍炙人口的警句,富有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胡应麟称赞这首诗为“盛唐绝作”。
精练】1、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念故乡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不局限于此,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为后人所称道。】
三)《钱塘湖春行》
精读】此诗当作于长庆三年(823)春。在白居易描绘杭州西湖的诗篇中,这一首是最为有名,历来广为传颂。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美如天堂,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乱花浅草,绿杨白堤。
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诗人“春行”的感受,浓缩在“最爱”二字上,使人读来不能不爱上这美好的湖山春色。这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出通俗流畅的特点。
精练】1、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第。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2、试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略作分析。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答案](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7、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答: 7、d
8、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抓住“渐欲”、“才能”或“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1。
5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五)《天净沙秋思》
精读】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中的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刻画了一个奔波在外的游子形象,表达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作者马致远先是采用白描的方法,仅仅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9种不同的景物,将它们和谐而又自然地纳入一个画图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纵观这首小令,字字句句皆出自匠心设计。
巧意安排,然而全篇却是自然有致、情趣天成,丝毫不落雕琢的痕迹。周德清《中原音韵》誉此曲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说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人,均不能辩此”。
精练】 1、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2、 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子(天涯沦落人)孤苦愁苦的心情。
八、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2-23题。(共4分)
22.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2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22. 断肠人在天涯 (1分)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意思对即可。1分)(共2分)
2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1分,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共2分)
三、附录诗歌赏析: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 。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25.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将托付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25.时令(季节) 明月愁心。
5.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b、c (思考错在何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指导 1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 彩。或者说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 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指导 1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 彩。...
古诗词鉴赏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及反思。颜维奇。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命题的方向,归纳备考策略。2.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复习要领。教学安排 一课时。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纵观近几年来的中招试题,古诗词鉴赏已成为我市的中考考查重点内容。正所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仔细分析古诗词赏析题的设题角度 考点分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