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02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发布 2023-04-20 05:05:28 阅读 1969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指导阅读第6页《白虎通》语句,解释之)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佐证。

组织学生学习和**新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6-7页正文并“动脑筋”:

1.学生**第6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

2.学生先**第10页的“自由阅读卡”,再**第9页的“活动与**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

3.指导学生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

4.指导学生**7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

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渭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

5.过渡:黄河[渭河]旁的遗址是半坡原始居民遗留下来的。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7-8页,讨论回答:

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磨制石器和耒耜、种粮食、饲养动物、住房、制陶等)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不同于河姆渡原始居民?(木和石制工具、粟、半地穴式住房、骨制箭头和鱼叉钩、彩陶、纺织制衣等)

3.对比7页《干栏式房屋》图和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讨论: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或半地穴的土木合筑)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近海湿热或内陆干寒)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各自是怎样考虑的?(通风防潮防兽或抵御风雨保暖)

接着读第6页“文献资料栏。《白虎通》摘句”,启发学生引申: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兼顾。

4.第9页“练一练”与第7页遗址图相配合,选出:d。

5.第10页“活动与**2,看图分析”,讨论回答出:鱼和鹿,说明半坡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食物种类丰富。

6.第10页“活动与**3,找一找”,讨论回答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种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蔬菜。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教材 初中七年级 中国历史 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内容 初中七年级 中国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 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时 1课时。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设计者 李春红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相关要求。课程内容 1 了解在中华文明起...

七年级历史上学案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 学 案。基础自测 1 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a 用骨耜耕地b 种植粮食作物粟 c 用陶器装食物d 住在木结构房屋里。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

历史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华东版

原始农耕文化 教学案。主备人 南勇 一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简述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征。二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1.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2.难点。分析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先民的生产 生活状况,比较中国南 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三 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