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古诗鉴赏练习。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深幽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地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
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1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
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二.《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三.《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借物抒情,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通过咏蝉,赞扬了品格高洁的人。
2.诵读“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句,说说诗句的含义和读后所悟。
答:处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凭借秋风的传送。表现作者不攀附权贵,追求高洁品格的志向。
3.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
答: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
4.第三四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5.赏析“垂緌饮清露”。
答: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在一般人心目中,“贵”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但作者笔下,“贵”和“清”却统一起来,笔意极为巧妙。
6.赏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答: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晴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其中蕴含一个真理:
立身品性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四.《孤雁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
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答: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3.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4.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5.诵读“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句,说说诗句的含义和读后所悟。
答:孤独的大雁不饮水啄食,飞翔时,叫唤着追寻着它的同伴。表现了作者渴望融入社会,不被排挤,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情感。
五.《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诗的关键词,它就是啼。
2.诗歌的第二联通过环境描写为全诗点染出一种凄迷悠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答:诗人选择荒水、野庙的地点加上“雨昏”“花落”的时刻,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答:应是游子、佳人。
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鹧鸪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鹧鸪啼声抒发逐客游子之情。此诗吟咏鹧鸪,抒写了一阕游子思妇的断肠曲。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理解太实,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呢,这是值得想象和玩味的。)
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入。
诗人选择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 王维。1 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 长啸 与明月相伴的情景。2 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一二句 写诗人 独坐 弹琴 长啸 等动作。三四句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3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 ...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鉴赏
1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五言绝句 全诗用字造语 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 诗中有画 的高超境界。2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
1 七年级古诗鉴赏
次北固山下。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绘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愁绪。2.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把 日 与 春 作为新生事物的美好象征,表达了诗人积极 乐观 向上的思想情感。表现手法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