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欣赏

发布 2023-04-20 05:09:28 阅读 9041

古诗阅读。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1.从内容、语言两个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答:上句写送别之处,“辅”字写出了雄伟气势;下句写友人将宦游之地,“望”字写出路途虽遥远,却能在风烟迷蒙中望见。景中含有一丝离别的伤感,也暗示了分别无须悲伤之意,为全诗定下了昂扬豁达的基调。

两句对仗十分工整,写得十分壮阔。

2.从修辞、情怀两个角度简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

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亲密无间,情意深厚。这两句诗是惜别之意,也是宽慰之话,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同是宦游人”道出彼此宦游是寻常之事,今次分别实属自然,宽慰和劝勉之意尽在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喻意彼此亲密无间,情意深厚,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4.从表达方式、格调两个角度简要赏析这首送别诗。

答:表达方式:直接抒情的。该诗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格调:比较昂扬。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诗人无限怅惘的心怀。

2.请从表达技巧、哲理的角度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

答: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与比喻,描绘出一幅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请从写景、情怀的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

答:这两句中的“千帆过”“万木春”写出了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以达观的态度对待世变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4.简要分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诗人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了诗人豁达和乐观的情怀。

三、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这一写景句。

答:这一句运用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诗人专取杨花“漂泊不定”的寓意,子规“不如归去”的谐音,将自己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悲哀和同情融入其中。

2.诗人为什么抓住“杨花”“子规”来写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杨花”表明时间,寓漂泊无定。“子规”即杜鹃,叫声凄厉,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可以渲染气氛。撷取这两种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此处的明月,已是诗人的化身,一直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到贬谪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4.后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答: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此处的明月,已是诗人的化身,诗人的悲愁和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一直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到被贬谪之地。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怎样抒发诗人“托月相送”情怀的?

答:因相隔千山万水,无以为力,此时此刻,诗人通过想象,将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把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相托与明月伴送,一直送友人到被贬谪之地。此时的明月,已成诗人的化身,“托月相送”的情怀写得深切动人。

四、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1.从写景的角度简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答:前句极写登临之处的高耸,用“千寻”之塔更突出其高耸。后句以鸡鸣时分就见旭日东升衬托其高耸,而且描绘出一幅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两句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2.从内容、情怀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

答:内容: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

情怀:“浮云”在古诗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诗人借此表现自己站得高,能扫荡“浮云”的气概,成就大事业的理想和抱负。

这句诗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

3.这首诗后两句蕴涵了怎样的哲理?这种哲理是如何表达的?

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诗人将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即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

4.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怀;前者为后者铺垫,后者为前者升华。从而突出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的主题。

五、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1.从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

答:运用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运用烘托,即以距离之广远(泰山占地广大,齐、鲁两国都可以望见泰山)来烘托泰山之高峻。

2.颔联描写了泰山怎样的景色和形象?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是集中、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割”是划分的意思,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

3.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答: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云层缭绕不已,故心胸为之激荡;由于细看甚久,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而“归鸟”投林,正是黄昏时刻;虽然如此,诗人仍然在望。

4.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由远望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这首咏东岳泰山的诗,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是怎样)写望见的泰山景物的?

答:由远望(写泰山雄伟高大的山势)而近望(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由远观(写层云缭绕)而近看(写归鸟投林还巢),由大(泰山占地广大)而小(投林还巢之鸟),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登岳的情景。

6.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答: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尾联中的“绝顶”突出泰山的高峻,“会当”一词十分鲜明地表达出诗人不畏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览”写出了诗人俯瞰一切的雄心,“众山小”更衬托诗人俯视一切的气概。

七年级上册古诗欣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维 1.请用 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诗歌的第一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 具有怎样的作用?答 3作者为什么要 寄愁心 给 明月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

七年级上册古诗教案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1,背诵两首诗歌。2,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两首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

七年级上册古诗填空

名句默写 1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2 知之者不知好之者论语 3 遥怜故园菊行军九日思长安古园 4 不知何处吹芦管夜上受降城闻笛 5 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认识。论语 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6 峨眉山月歌 中抒发作者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7 李白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