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发布 2023-04-10 03:18:28 阅读 3197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设计教师:王留明。

课时安排:82

学习内容:认识图形(5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分类与整理(14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认识人民币(4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

找规律(14课时)

总复习(15课时)

课程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教、分,知道一元=10角,一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内容安排: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 1)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

教学时,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总体思路、分析教材具体的编写特点、分析各部分内容(四大领域)的具体特点、分析每节课的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起点、教材要求的基本点、教材内容的重点、学生掌握的困难点、教学过程的探索点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学服务。

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2)认真研读教材,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教材就像一本书,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多少篇目和内容,我怎么来教。这说的还是一个平面,老师手里有一本书就可以说。而立体的说是指:

老师不仅在横向上说清楚教材的编排顺序,还要把每一部分知识从纵向上说清楚。也就说,每一部分知识都要像钻井一样把它钻透,形成一条纵贯线。这样每一部分知识既有横向的联系(课本的编排顺序),又有纵向的联系(靠教师的整合),就形成了立体。

3)认真研读教材,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由于区域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不可能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熟悉的、感兴趣的。尤其是某些“少见”素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相当生疏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结合本地现实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置换教材中生疏的课程资源,如果有必要的话,对少见素材进行特殊详细的讲解。

2、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的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除了用好教材这一课程资源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如像计数器、钉子版、立体模型等实践活动材料,校园设施,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的资源,课外活动小组,图书馆资源,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社区等活动场所,社会上的智力资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二)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其情境中充分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关于统计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像统计学生课外小组人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玩具、学生体重、城乡人口、人均寿命、降水量、献爱心捐款等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和重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因此,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学情调研,读懂学生的经验、直觉和逻辑。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应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4、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是一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班上交流,是群体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时,要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方法,再组织交流、碰撞,从而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上好一学期两次的综合应用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好一学期两次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7、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课程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度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过程性评价。

1)观察课堂表现。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整洁、及时纠错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2、终结性评价。

1)纸笔测试方式。课堂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评价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以下)

2)口试方式。可以进行看题口算、讲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单位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姓名 张贝。一 基本要素。学校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适用年级 一年级。总课时 约60课时 二 课程目标。一 数与代数。1 能正确地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 10各数,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2...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下

一年级数学组。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2014年2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 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设计教师 李晓燕。日期 2014年2月。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教学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时 65课时左右。一 课程目标 1 能用自己的语言...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1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授课教师 孙晓红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发展了一些数感和符号感,具备了运用数与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大多数孩子思维活跃,学习数学兴趣较浓,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孩子数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重在有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