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发布 2023-04-02 12:32:28 阅读 1198

课程类型。总课时数。

60课时左右。

设计学校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陇西南校。设计日期。

设计教师。陈玉英。

基础型课程。

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上》

数学(人教版)

该课程属于第一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有关该年级“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要求,此处略,参看《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生、教材及其他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资源背景分析。

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数与代数:

l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l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l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空间与图形:

l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课程目标。l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3、统计与概率:

4、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l在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l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活动的相互配合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l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内容。数与代数:

课程内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单元:数一数。

46课时。课时安排。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分类实践活动。

2课时7课时。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程实施。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

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差。写的干净整洁的:上、下。)、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

课程评价。想想。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3)70—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所需条件。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授课时间 61课时设计教师 黄俊英马剑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并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 几个 和 第几个 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 通过动手操作 交流,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一 和 十 初步理...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教学课时 75课时。设计者 王冉郑州市经开区锦凤小学 背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编排了九个单元的内容,各领域穿插安排,互相搭配,使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同时,它根据小学生学习...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课时 60课时。设计者 翁旗特殊教育学校田利华。背景。一 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她们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 对老师同学 对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