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2.连算.
3.口算.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
(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
(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8加2等于10,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 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
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2.口算.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几?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四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例1,通过观察小花图,看老师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8加几的凑十法是8和2凑成10.例2、例3,老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例4,老师引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三层次是抢答,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活动。加法转盘。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8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 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 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具 磁铁黑板 红花 黄花 8根绿色小棒 4根红色小棒 8个黄圆片 7个红圆片 学具 8根绿色...
一年级数学8加几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74页 8加几 教学目的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 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4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准备 学生 小棒。教师 主题...
8加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 加几的计算方法。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3.在交流 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教学思路 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复习铺垫。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