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珍惜粮食》
一、学情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穑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食堂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二、案例解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在教学《珍惜粮食》这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与粮食有关的一些资料(如浪费粮食的现象、粮食怎么来的……)并做好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油然而生——珍惜粮食的必要性。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师:“浪费粮食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课前,同学们都对自己身边浪费粮食的情况作了调查,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小组内交流调查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和家人每次去饭店都可以看到餐桌上严重浪费粮食的“惨局”。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觉?
生2:那次春游,我发现同学浪费粮食很严重,吃不完的就扔到垃圾桶里,好可惜!
生3:我也曾做过浪费粮食的事,有时看到妈妈煮的饭好吃我就盛得很多,但每次吃不到一半我撑不下去,于是我就其余的倒掉。以后我不再贪吃,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做到不浪费。
师:你不仅发现自己的错误,还能勇敢地承认,真是个好孩子!……
学生们汇报自己发现和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的种种浪费粮食的现象。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不错!那你觉得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对吗?
为什么?生1:不对,因为课前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知道了粮食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生2:我也认为不对,我通过调查知道灾区的人民在煎受着饥饿的痛苦。我们不要浪费粮食,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捐给灾区人民。
生3:我也认为不对,我通过调查知道了粮食对我们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好好吃饭,我们就长不高,也长不好,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师:
同学们真能干!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粮食的知识,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生1:
我爷爷是个老农民,我从他那了解到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伯伯、阿姨都非常辛苦,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去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除害虫、收割、晾晒、脱粒,有了这样辛苦的劳动,才能产出粮食。
生2:我在妈妈的帮助下,从知道我爱吃的面包、蛋糕、还有面条都是面粉加工而成,而面粉是由一种粮食小麦加工而成的。从而我了解到粮食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
……三、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为儿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以其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1、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教材是课程和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
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同时,这个过程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2、引导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关注、实践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重视、关注、观察、感受、体验、反思、提高和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不应该让儿童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模仿者,而应该引导儿童“过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成为他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
3、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
新教材较好地注意到选取儿童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事件”作为范例,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意义牵涉”、“利益”关联的关系,一方面使儿童面对教材“生活”产生情感的触动,使教材对于儿童而言是“价值有涉”的,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对当前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并最终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课堂生活只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课堂和学校里的资源也只是课程和教育资源的一个部分。因此,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使游戏、电视和网络,使教师、家长、公众以及儿童自己都成为品德教育者。
总之,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和儿童生活周围中的一切事、所有人都成为教育资源和教育者。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一年级上册。学校 长江完小 班级 一年级 1 班 姓名 罗君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单元教学目标 1 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 同学交往。2 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明确小学生的任务是学习。3 能分辨校园铃声的不同含义,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4 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纪律与...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全学期教学计划。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良好的生活 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但思想较为单纯,比较听老师的话。因此,只需再要注意养成的方面常加引导,及时纠错。二 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 良好习惯形成及生活能力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主...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
教学计划。一 教材简析 包括重难点 编排体系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十四课,所设的内容有 我是小学生啦,学校的一天,我爱我家,银色的冬天。本册以观察为主线,按照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突出可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