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改

发布 2023-04-03 16:19:28 阅读 4834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

计。参加集体备课教师:王金凤、赖双学、线丽宝。

执笔:王金凤。

备课组长:赖双学。

执教人。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简析。

一、教材内容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灯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灯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突破方法:对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突破。

2、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突破方法:实际操作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一、 授课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 教学内容及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页及第三页的“做一做”。

教材主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三个学生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个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对过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圆柱的底面,以及利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2、 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直观认识为主的阶段,但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的意识。本课将通过例题学习及相关练习,使学生逐步达到目标。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学生在掌握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时可能会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通过观察操作,亲身感受的实践方法来教学,从而突破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一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流程:情景导入—**新知—应用反馈—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情景导入(出示情景图)

问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

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调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出示主题图)问题2: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交流,师给予鼓励。

提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2、**新知。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巾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问题3: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了崃的?在积木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出示问题: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

小组交流后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三角形。

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你会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请展示自己折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一个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三角形。

4)认识平行四边形。

用这两个在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呢?请各小组在绒面板上拼一拼,看你们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带领全班学生一起看拼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绒面板。问:谁认识这个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 )

师生活动):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一做:、摸一摸、并侧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并指明让学生将拼成后的绒面板放到讲台上展示。

3、巩固练习。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

3)试一试。

1)出示一些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文形,哪些是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问题4:你还在**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4)投影出示练习一第1-3题,指导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这样做并且层次分明、开放性强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全课小结。

问题5: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印象。

师生活动):师问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六、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授课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 教学内容及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页的例2及相应的 “做一做”。

教材例2是一个拼**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得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文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根据单元目标、结合课标要求,确定本课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

2、过程与方法:对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2)对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和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学生在前面一个课时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现在在这个基础上要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所掌握的方法就不同。因此,只有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亲自实践的基础上掌握自己认为好的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的方法,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让学生学得更深刻。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流程:情景导入—**新知—应用反馈—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情景导入:

教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

问题1:你们想自己拼一拼这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有的平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自由交流。获得以下信息:

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正方形)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拼组,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数学**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奠定基础。

2、**新知。

1)引导**长方形的拼组。

问题2: 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

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2)自主**正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出示要求:1) 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 拼一拼: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 说一说:把你用正方开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小组合作,**三角形的拼组。

问题2:利用几个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学习提示:1) 想一想:你准备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

2) 拼一拼: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拼出来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一样。

3) 说一说: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地进行自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几何概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3、巩固练习。

1)趣味导练(课件出示)

小精聪聪看同学们学得认真,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

1) 认真观察,下面的哪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大的知识点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和解决问题。本单元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感受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初步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圆。该部分知识...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 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2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3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4 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5 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 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式题。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有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饿方法解决。3 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