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愉快的精神之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郎明仙。
一、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有两个基本原则需要把握住:一是解读教材,既要注意整体把握,又要重视文本细读,抓住文本精妙之处;二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度决定了他引领学生登上的阅读高度,但是,如果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没有学会换位思考,没有从儿童的视角去寻找阅读中可能会有的发现和障碍,那么,这一条路将困难重重,或者迷失方向,甚至徒劳无功。
一)整体把握。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窃读”二字,情趣活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通过假定与选择,说明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我的“长生果”》是作家叶文玲童年读书的经历,点明读和写的关系。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古诗词三首》收集了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唐代张籍的《秋思》、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是一组游子思乡的绝唱;《梅花魂》,“魂”字画龙点睛,借助一幅梅花图,表达的是一生恋国情;《桂花雨》的课题就极富诗意,简简单单三个字,有其形,有其香,有其情,作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更忘不了美丽的童年回忆;《小桥流水人家》从平凡的景致品味到了浓浓的乡情。
二)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的角度有很多,要根据教材特点加以把握。1.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要品味文本的语言,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如《窃读记》的三四自然段,其语言就极具特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人之多,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爱之切;作者还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生动表现心情的变化。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女孩形象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
这种写法就很值得学生学习运用。口语交际.习作里要求学生说说写写自己的读书故事,《窃读记》这篇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让我们来看看学生笔下的真实的窃读故事:
每次我把**书拿在手里,她就问:“你看过语文书了吗?”我每次都诚实地回答:
“没有。”每次,都忘了说谎。结果呢?
自然是**书被没收啦!然后我就要展开漫长的搜。
寻过程。妈妈藏书的地点经常在变换,但每一次都能被我找到。──学生甲。
我听见一个人的脚步声正向我的房间逼近,是老妈检查来了吧!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熟睡的样子,果然,灯亮了,看来妈妈并没有看出任何破绽,放心地走了,我呢?又拧开开关,继续读书。
翻开书页,我喜欢抚摸书的纸张,那里有知识的香味和营养。妈妈呀,您为什么看不到我内心的渴望呢?──学生乙。
梅花魂》的语言也极有特色,语言含蓄,感情深沉。如第二自然段,至少我们可以读出三层意思:一是外祖父教“我”读诗词,用心良苦,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外祖父这样做是让我不要忘记民族文化。
二是外祖父一遍一遍地读着这些诗词,其实是在借诗消愁,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三是读着读着,外祖父哭了,而“我”拍着手笑,这一“笑”一“哭”之间,是以“我”的少不知事衬托外祖父的深沉情愫。细读文本,就是要把感情、语言、写法结合起来认真体会。
2.从作者本意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文本细读应该是读出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同学们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看见《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自然耳目一新。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观点。
然后课文围绕这个观点阐述了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3.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古诗词三首》中的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在接受他们作品时,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
诗中的月亮、秋风、故园,已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承载着无穷的韵味,成为离愁的意象。诗歌借写景叙事来抒情,辞短情长。正如阿米尔所言: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二、教法建议。
奥斯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把全部的教育学、心理学都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了解学生的起点,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在预设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2)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不需要教师系统的讲解?
(3)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例如,《窃读记》一文描述的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读书的经历。故事中所讲的那个。
年代距离现在有七八十年。那时候,书店不欢迎只读不买的人。作者买不起书所以只能在书店窃读,辛酸中包含着乐趣。
而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经验中只有开放式的可以自由阅读的书店。这种认识上的落差,需要教学中加以补充。又如,《梅花魂》勾勒的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距离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比较遥远。
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很难理解文中一些含蓄的语句,深沉的话语。所以,要让学生先对梅花的品格和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然后才能理解这份深沉的爱。正如陶行知在《中国教育改造》说的:
“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
基于儿童的视角,我们提出三条建议:(一)强调学生自己的感受。
我们关注课标,会发现多处带有“自己”这个词的表述,例如: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种理念,如课文练习的设计,强调学生自己的感受。
如“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感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教材的意图,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
以《窃读记》的教学流程为例:
1.初读课文,畅谈感受: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默读课文,鼓励发现:
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写感受。3.细读课文,品味语言:逐步深入体会窃读的滋味。
4.熟读课文,积累体悟:抄写感受深的句子,写下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改以往读读悟悟的形式,在语言实践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二)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二学段阅读的主要任务是: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主要解决“写什么”。
第三学段阅读的新要求: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主要解决“怎样写”。
这是第三学段的新要求,要在教学中引起重视。
如《梅花魂》一文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想一想每件事情中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外祖父的思念之情?
(3)几件事情有什么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学生不但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创新练习的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在多读、多悟的基础上强调多思、多练。练习的设计,要在有效的前提下创新思路。
如《秋思》一文,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创编故事。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理解:
1)说一说:秋风无形,如何能见?那么张籍看到的是什么?
秋风阵阵,只见洛阳城里(2)写一写:张籍会在信里写什么呢?(3)演一演:
“行人临发又开封”想象当时是怎样一个场景?
再如,《小桥流水人家》,可以设计一个从文本到生活的迁移的练习:
1)读课文之后填一填:那些美好的印象,包括也包括,作者一辈子不会忘记。(2)熟读课文之后再填一填:那些美好的印象,包括也包括,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趣味盎然中提升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教学一二单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也就从这时开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踏上愉快的精神之旅。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 二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郎明仙。一 解读教材。解读教材有两个基本原则需要把握住 一是解读教材,既要注意整体把握,又要重视文本细读,抓住文本精妙之处 二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度决定了他引领学生登上...
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材解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 认记课后的生字,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2 结合导读提示进行学习,在默读课文中通过文字想象大峡谷的壮丽奇异的景象。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3 在学习中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一 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面对错误 教材解读。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 的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面对错误 的教材内容。我的解说流程是 研读课标明确方向。分析体例确立目标。灵活处理尽显高效。一 研读课标 明确方向。在第二学段各方面能力训练的基础上,第三学段课标从 识字写字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