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1、认记课后的生字,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2.结合导读提示进行学习,在默读课文中通过文字想象大峡谷的壮丽奇异的景象。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3、在学习中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一、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一遍课文,读完请你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神奇、让人惊叹、不可思议、无与伦比……)
2.是啊,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
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写了它的美丽。第2自然段写了它不可思议……)
3.全篇课文都是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段落之间不是孤立的,都写了它的美丽、不可思议,只是从不同方面来描写的,偏重点不同。文章的内容很多,为了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可以用提纲了解主要内容。
提纲:交代雅鲁藏布江(1) 神奇的大拐弯) 世界之最(4)自然博物馆(5)最美丽、最令人向往(6))
二、研读课文,感受美景。
全班交流:1)学习第 自然段(神奇的大拐弯)。
(从“黄昏”到“叫人不可思议”的句子)板书:神奇。
雅鲁藏布江的神奇在于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来。
句子: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
这神奇的雅鲁藏布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你想说什么呀?把你的感受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出示句子: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叫绝。)
生:神奇壮丽、气势澎湃、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板书学生说的词。)
比较两个句子(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让你更加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看看在语气上有什么区别?
小结:我们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大家先自学批注,读课文,谈感受深的地方,再有语气地读一读。接着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内容。
2)学习第自然段。
学生以小组形式按学习提示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1、读第4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介绍了大峡谷什么特点?2、读第5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被称为“自然博物馆”?画出重点词句。
3、读第6自然段,试一试文中的“最”换成“非常”好不好?)
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生: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了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文章从谷外、谷里、谷两边的植物、动物写出了这是一个自然博物馆。)板书:自然博物馆分别读这些句子。指导读出环境的美。
生:“最”字不能换成“非常”,“最”是到了极限了,“非常”的程度不深,不能表示大峡谷是第一纯洁、第一雄伟的了。)板书:秘境。
红树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二、回顾课文提纲,引入课文赏析。
抽学生回答: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三、精读感悟。
1、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
3、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4、下面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先小组交流,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
第3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4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教师可以用通俗的方法说说胎生、卵生的特点,也可以把红树林的生殖方式和其他树种、人的生殖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容易明白红树林胎生的特点更适合其生长环境)
第5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并回答思考题。
四、总结全文: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红树林为什么称得上奇观吗?
五、拓展思考:在我们身边,是否有像红树林一样的人?为什么?
浙江潮。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主动积累“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等词语。
2、背诵《浙江潮》,熟读《观潮》。
3、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4、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5、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热爱自然,亲近的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文意。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你能根据《观潮》的描写大体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吗?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浙江潮,思考:文章写得是什么?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4.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浙江潮?(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
5.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
三、交流汇报。
四、布置作业:背诵《浙江潮》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录像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知潮声、知潮形、、知潮序训其说解其情。
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四、对比赏析:
浙江潮和观潮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语言文字方面朗读感受方面内容结构方面。
板书设计:浙江潮观潮。
形:仅如银线潮来之前。
声比喻。色:玉城雪岭潮来之时。
形夸张。声:如雷霆。
潮来之后。势:震撼激射。
五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二 教学目标 1 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 运用。2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3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词大意,背书并默写古诗。4 教学准备 1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2 了...
五年级解读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东梁联校小湖小学的武美芳。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一起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五到练习二十二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 说教学重难点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二 每一节课的精练题 三 每一节课的当堂测试题。最大公因数。第一课时 教学例1 例2 ...
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沙溪镇直塘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主题对象。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老师。主持人。地点。五年级办公室。日期。沈利英2011 9.22 过程记录。备课内容 研讨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备课过程 一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围绕 自然的奥秘 这一主题选入了4篇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装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