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教材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千家街小学邹杰(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魏汉陵(修改)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青山(统稿)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其中,在解简易方程部分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具体结构图如下: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求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通过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表述更简明易记,所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思维的步骤增加),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一、用字母表示数。
本部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一般(抽象概括)、再到具体(代入应用)的正、反两个思维过程,最后进行拓展应用,为数学归纳法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前期渗透。
教学例1反映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加减关系,更加充分体现了“具体→一般→具体”的学生认知过程。同时,由于这是学生正式学习简易方程的第一个例题,本题还着重渗透了学生学习代数知识所必备的抽象概括能力、函数思想及代入求值的解题方法。
教学例2反映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乘除关系,重点突出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了符号化的简洁性。进一步体现了数学归纳法的学习过程,同时强调了代数式的表示方法及书写习惯。
教学例3是通过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体会到了代数式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任意数量关系,更加体会到了代数式的优越性(或是符号化的优越性),同时为学生渗透了代入法求值的解题方法。
前面三个例题,从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为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建立符号意识打下了基础。例4、例5则从多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开始,为学生的符号化意识、代数思想进行拓展,让学生体会到了代数式的功能性作用,为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方程的意义。
通过动手操作、直观体会、对比感知等手段,使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感知方程的多样性,能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方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含有未知数、等式这两个必须满足的客观条件,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三、等式的性质。
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来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然后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而且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
现在,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入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部分内容旨在通过两幅“天平游戏”的主题图向学生分别揭示等式的基本性质。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双向观察、细致分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天平联想到等式,从同时增加、减少相同质量的砝码联想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从物体质量同时成倍扩大或缩小整数倍联想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通过这样一个个联系的纽带,水到渠成地总结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四、解方程。
如果说前面三部分内容只是前奏,是为学生更好学习方程奠基,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程的重点。教材首先向学生揭示的就是方程的解、解方程这两个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然后用了5个不同的例题呈现出对五种不同类型方程的解答,从中不难发现解答方法是一致的:即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并且这是教材中强调的小学生解方程的唯一方法。
同时,通过这5个例题也强调了用代入法的方式来进行验算。
教学例1强调用等式的加减性质解答形如的方程,并运用转化思想解答形如的方程,同时建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教学例2强调用等式的乘除性质解答形如的方程,同时要让学生尝试解答形如的方程;教学例3强调解答形如的方程,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联系例3的解答,尝试解答形如的方程;教学例4、例5是转化思想、运用整体意识解答具有较复杂数量关系的方程。
五、实际问题与方程。
本部分内容属于方程的应用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方程的难点所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例1通过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形如的应用,同时告诉学生通过观察、运用,体会到列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特别是要强调等量关系式对于列方程解题的重要性;教学例2通过对形如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更加体会到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
通过例1、例2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题的三个基本步骤,突出等量关系式对于列方程的重要性。
后面三个例题都是列方程解答含有稍复杂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例3解决的是运用形如这样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部分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几个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题,体现出方程解题的多样性,也再一次突出等量关系式对于列方程的重要性;教学例4教**用两个未知数列形如方程,并进行解答;教学例5强调在列方程之前可以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列方程并解方程。
简易方程》课标解读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魏汉陵(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青山(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了解方程的作用”“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课标解读。
简易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代数”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到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下面就“符号意识”“问题解决”及“应用意识”等方面,结合“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进行简要解析。
一)“符号意识”的解读及教学实施。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通过上面这段表述,我们可以明确这样几个关键词:
理解、运用。
1.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懂得符号表征。
用字母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语言一样,首先要引进基本字母。在数学语言中,像数字以及表示数字的字母、表示点的字母、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等,都是用数学语言刻画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都有一些这样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符号表征对象的内涵与外延,如“”可以读作:
“比大”“比小”“减去等于”“与的差是 ”;反之亦然。用符号语言更能体现出数学语言的简练、明确等特点,更好地满足数学思考的需要。
用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所组成的式子只能表示个别具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用字母表示数,既简单明了,又能概括出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在较大范围内肯定了数学规律的正确性。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
爸爸比小红大30岁。提问:小红1岁时,爸爸多少岁?
小红2,3,4……岁时,爸爸多少岁?学生得出:1+30,2+30,3+30,4+30……。
教师进一步提问:小红的年龄每年都在变化,爸爸的年龄每年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呢?
引导学生用“”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表示什么?
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和概括性。同时也渗透了函数思想。
2.运用──经历符号化过程,实现数学建模。
会用符号表示,也就是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叫做符号化。符号化的问题已经转化为数学问题,随后就是进行符号运用和推理,最后得到结果,这就是数学建模的思想。如:
从这纸上剪下2 cm,4 cm,5.6 cm,8 cm……长度的部分,所得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如果随意剪下一段,面积又是多少?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为。
又如:要求学生看图,说一说3本书与2.4元之间的关系。
学生开始可能会说道:“3本书的价钱一共是2.4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道:“每本书的价钱×3=2.4元”。
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它们的关系,这时学生可能会用“”来表示其数量关系。这一过程是学生逐步数学化的过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符号来表示,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本单元中,关于符号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五年级解读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东梁联校小湖小学的武美芳。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一起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五到练习二十二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 说教学重难点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二 每一节课的精练题 三 每一节课的当堂测试题。最大公因数。第一课时 教学例1 例2 ...
五年级上教材解读
本册主要包括 画图 第四阶段教学 课,主要介绍图形的对称变换和切变 色彩编辑和简单的图块缩小放大等 word第三阶段教学 课 和 课用网络资源制作调查表 网络基础第二阶段 11 15课。收藏和整理 电子邮件及其相关内容 此外介绍acd see有关内容 2,3 和计算机的软件等基础知识 1课 第一课计...
五年级美术教材解读
陈宇。本册教材共23课,内容涉及欣赏与评述 造型与表现 设计与应用以及综合探索等方面。第一二课为表现人物肖像,第一课为欣赏评述课,了解肖像艺术特征,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风格多样性。第二课画人像,就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来学习造型与表现人物肖像。引导学生如何抓住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