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解读

发布 2020-11-16 07:58:28 阅读 2513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学段则上升为: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等,具体的学段要求,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大家只要参看课标即可明白。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不能人为提高要求,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本册教材,我们仍然需要瞻前顾后,[ 课~件]既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对比同类、异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修辞特点,用文本去说话,而不应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描写的细节,品词析句、积累精华、灵活运用,做好中高年级的训练衔接。

基于课标的要求,假期我细细地研读了本册教材,研读本册教材,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力图实现教科书功能的转变,多角度引导语文学习,让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在用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本册教科书中的很多设计,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整个学习过程,从单元组的整合,从课内外的结合,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从习作的设计,都能够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一、教材特点。

首先是选文上:既突出多元视角,又不失文化品位。

翻开本册教材,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细细浏览,我们会发现本册教材选文的品质高,视角多元,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拓宽了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将文言文引人其中。本册安排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册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我想就是为第四学段的学习做一点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做准备。

其次体例上:既注重学段衔接,又不失螺旋上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文本,同时增强生活阅历,开拓视野,积淀文化底蕴。本册教材的部分课文新增了小资料这一栏目。这栏目或介绍相关作家生平事迹与主要文学成就,或简介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资料的,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障碍,引领学生走进大师,亲近经典。

进入了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必要的读写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册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面都设置了拓展与运用这一环节通过师生的即兴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及时地梳理、巩固本课、本单元或本期需要学到的相关的、也是必要的读写知识与方法。这些拓展与运用的内容既源自单元的文本,又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第三学段读写目标的要求。

3、练习上:既强调基础学力,又不失学法引领。

课后的问题与练习,紧扣教材重难点,突出年段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积累与表达的语文素养。如《傲霜篇》一课先后设计了这样的习题:轻轻地、用心地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课文中有许多朗朗上口的童谣,有感情地打着拍子读一读,感受童谣的“明快、流畅、风趣”。这道题旨在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潜心会文。接着设计了思考与交流两道题,意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第三题拓展与运用设计了比较句子的不同,并体会加点词语包含的意思。这道题重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一题是积累。抄写句子,想象当时作者看到的情景。

我们本册教材每篇课文后一般都安排三——四道题,有的是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是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是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是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课后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揣摩语言。我们要把课后练习做为阅读的提纲挈领,有机地整合到各课时之中,如: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要放到预习和第一课时之中,对“朗读”“思考与交流”“拓展与运用”则根据实际在第。

二、三课时中完成,对于美丽的三潭印月》课后的拓展与练习的两道题可以专门利用一课时,因为这道题不仅是本课的阅读提示,更是本版块引导学生体会写景文章不同习作顺序的平台。建议两题调整一下顺序,先对比三篇课文的表达顺序的异同,然后再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三处景物,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练习不能成为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附属品,不应以教师的条分缕析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能利用课时以外的时间去完成课后练习,增加学生负担,要克服读书与训练脱节的弊端。

课后练习要成为教师备课的一部分,做到精讲、精练、多读。)

另外,课后练习还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课文中有不少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选自己喜欢的抄一抄”,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几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增强了教材的操作性,以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的相辅相成。

4、本册教材的习作更加贴近生活,,选材的范围广,写作内容明确,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记录生活,让他们感到: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就能找到习作的资源。更加注重写法的指导,在每次表达中都分设三个栏目,分别是:

表达内容;表达提示;交流评改。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日常生活。容易让他们在习作中感受进步的乐趣,赢得自信。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册语文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我们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2、识字、写字教学。

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

同时我们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另外课内还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课文**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3、重视阅读教学。

朗读、默读,相得益彰。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朗读、默读不可偏废,根据需要,恰当选择,才能相得益彰。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我们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我们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

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读、入境入情地、设身处地地读,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进而提高自己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野草》;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我们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是提高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我们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

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我们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展开联想,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理解。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如,《三峡之秋》、《荷塘旧事》的课后练习在这方面都有所体现。

二是积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对于教科书中安排的背诵、抄写、自主积累的练习,应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

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是运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 “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

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长春版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这一思想,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也为今后的略读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我们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教师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另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为了让学生领悟表达的方法,课后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这一点在前面已有所阐述,就不多说了。

4、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要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曾国藩曾如此描述读书心得:“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

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己,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要进入美妙的阅读“佳境”,须“悟文”,须“入情”,须“传声”,因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声美感耳。二要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比如,《月光启蒙》“文中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音韵”明明是用来听的,怎么会“闻”到“芳香”呢?”这时就可以结合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髓。三是让学生在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读出情趣和理趣。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趣;“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则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理趣。感悟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需要认知的参与,需要情感的参与,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四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把握住文章的脉络,明白作者的思路即可,着力点可以放在读写的结合上。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解读

课标 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学段则上升为 默...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解读

课标 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学段则上升为 默...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

精品文档。进入五年级,孩子们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 默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根据标高年段的要求,要清楚苏教版第三学段的四个学习重点项目 1提高默读速度...